二是选择最适合这一行业特质的书体来加以表现。书写牌匾时常用的书体有许多,如传统的楷书、行楷、行书、隶书等诸体。其中,楷书、隶书是最常用的。一块牌匾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的实用性,首先要体现它在闹市中具有的“引导”和“指路”功能,故须写得规范、端庄、厚重,而忌纤巧、柔弱,不可一味追求趣味而忽视它的大众性。因此,刚健、敦厚的颜体风格,雄强、拙朴的魏碑丰采,常常受到各阶层不同行业人们的喜爱。
选择书体,不能不考虑到书法艺术面向社会的大众化和适应性,因而,你要“笔下留情”,要让南来北往的各个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人们能看懂你所书写的牌匾,所谓“笔下留情”,一般来说,不宜写得太草,草书有很大的局限性,龙飞凤舞,草作一团,很多人看不懂;也不适宜选择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等书体,因为这类书体不通用、不流行,能识者寥寥无几。一旦理解出现歧义,就要闹出许多笑话了。当然,对于一些特定的单位,如文物店、古玩店之类的单位和部门,可以采用金文、小篆这样的书体来表现。
我看着窗外高高低低、花花绿绿的各式牌匾,一边听着朱守道的艺术创作经验之谈,体会深藏在牌匾后面的许多故事。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发展,牌匾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悬挂在繁华街市上的牌匾,其作用并不仅仅在招揽顾客,牌匾本身也代表一种信誉和名望,如有些百年老店的牌匾,在人们的心目中蕴含着实诚、可靠、保真、让人放心、值得信赖等无形资质,有它特定的含金量,其牌匾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种含金量直接影响着经营的冷热、商店的盈亏。小小一块牌匾,在扩大市场竞争力,吸引人气,引领风骚方面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要量身订做,考虑每块牌匾与建筑物的协调统一。
朱守道认为,每块匾额有不同写法,需要视行业性质、地理环境、建筑形式等去进行综合考虑,不可一概而论。书写之前,需要亲自去现场考察一番,尽可能地使牌匾的书写风格与建筑物相协调,给人以美感,从而增强它的实用效果。如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书写企业名称,就要求挺拔豪放、气势宏大,与整个建筑物相协调。
书写匾额前,有一些细节必须弄清楚,比如,你书写的这块匾额放置的高度,放置于几层楼上,离地面高度有多少米?了解这一细节很重要。高度不同,对笔的掌控、书写的力度就不一样。一般说来,放置越高,字越大,你写的时候,每个字的一笔一划要更厚更重,放置低处,字较小,每个字的笔划就可以稍稍细一些。如果不加区分,一视同仁,笔划同样粗细,就会出现在高层上的题匾大字笔划过于纤弱,形如“麻杆”,而放于低处的字笔划过于粗壮,形容呆滞,状如“墨猪”。朱守道谈到他书写“山东蓬莱市磨盘街古玩城”牌匾时,当时按照三层楼上的高度来写,从寄来的照片上看,还算比较合适。
无论是古代的传统建筑物还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牌匾几乎是起着“眼神”的作用。尤其是商业部门,牌匾往往给顾客以第一印象,亦平常所说的“门面”。牌匾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其风格千变万化,全凭书写者探求和摸索,以最终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风格多样、符合大众审美需要的艺术作品为佳。
四、追求和谐境界,以圆融、均称为美,寻求书法风格的统一。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对牌匾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在日益增强。牌匾题字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讲求布局要均匀,结字要和谐,同时尽可能地写出个性和神采。牌匾书法虽以实用为目的,但仍讲求书法的艺术性。在有限的空间内,以最大程度彰显书者的艺术风格,让观赏者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如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书写风格。在书写文化行业的牌匾时,可以写得潇洒烂漫、逸气横生,有书卷气息;在书写商业类的牌匾时,尽量写得浑厚、丰腴、内涵足一些,有富贵之气;在题写寺院宝刹等清净之地时,尽可能写得超凡脱俗,虚朗圆浑,有静穆儒雅之风。
在处理每个字的时候,尤其注意不要繁简夹杂,草楷互换,玩狂怪、找刺激,把不协调的因素张扬到大街小巷。
朱守道说,自古以来就有“金石寿”的品评,许多题字作品,一旦做成金属或是刻入石头,这件作品可能要流传几百年。在几百年期间,会有多少人看到你所写的这件作品。因此,要认真对待,下功夫去写,写出最高水平。不可无所用心,游戏笔墨,草草应付!实际上,一座城市的牌匾艺术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反映历史文化积淀的厚度,牌匾实际上是这个城市的名片。让大大小小的城市靓丽起来,我们有这样一份责任。
在什么时间书写牌匾最好呢
朱守道认为,书写牌匾,要选择精神最好的时候来写,一般来说,夜深人静之时,书写的效果最好。最爱人静月初醒,提笔蘸墨写心情,当万籁俱寂,周遭墨香氤氲,手握羊毫笔在洁白的宣纸上一字一字书写牌匾时,心中怡然自乐。一天的忙碌过去了,心境十分放松,这时候最容易写出好的作品来。
朱守道最后谈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时说,题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不要认为非得终日在书斋里舞墨弄翰,沉醉在古人碑帖当中才能写出好字来,事实上,关注生活,走出户外,在高天流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怀抱中,与大自然进行沟通,能启迪智慧,开阔眼界,汲取营养,融会贯通,同样受益多多!俗话说,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书法家以大自然为蓝本,攀援山峦远眺长河落日,在曲径通幽处欣赏万岁枯藤,在小桥流水边体验游鱼之乐。朱守道说,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家无从大自然中得到许多启发,唐代怀素和尚经常在寺庙前观看夏日里乱云飞渡,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悟到狂草的笔法;宋代黄庭坚登楼观涛涛江水,“坐见江山,似得江山之助”,观船工荡浆,“顿觉超异”,握笔便若有神助,艺术水准更上一层楼。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三月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大帮文化人相邀来到郊外踏青,曲水流觞,诗文相酬,其乐融融。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中,王羲之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兰亭序》。这是我们的眼福!先人们许许多多艺术实践的结果和成功的经验,给予后人许多思考的空间。
当我们要告辞的时候,朱守道赠送我们每人一本新近出版的《朱守道书法选》,并在扉面上题字留念。我看到他笔走龙蛇,潇洒而飞动,刹那间,我不禁想到,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题写艺术确实无处不在,这门艺术已经悄悄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门独特的艺术之花在不断得到涵养和绽放,这道风景线伴随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丰富将越发青春和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