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武:那山那雪还有那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22:54  北京商报

袁武:那山那雪还有那人
  《净地》2006年作品
袁武:那山那雪还有那人
  《宁夏行 》2004年作品
袁武:那山那雪还有那人
袁武:那山那雪还有那人
  《大山水》系列2008年作品
袁武:那山那雪还有那人
  《人流》(局部)2008年作品
袁武:那山那雪还有那人

  他生长在东北松花江边,20多年前带着从《芥子园画谱》中学来的“艺术”去当“知青”、做工人、上大学、读研究生。他就这样一路走来,用手中的笔墨与平和的心态倾诉着自己的心声。他说:“在生命属于我的这几十年时光里,我将一直为画好画而劳作。”他就是我们本期“中国书画名人堂”的主人公——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军旅画家袁武。

  ●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大雪》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作品《没有风的春天》曾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奖牌。作品《天籁》曾在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中获金牌奖。作品《凉山布托人》获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牌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作品《亲人》获1998年全国抗洪英雄赞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作品《凉山布托人》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生存》获解放军文艺奖,作品《夜草》入选2003年北京国际双年展。作品《抗联组画——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多件作品曾在《美术》杂志、《国画家》杂志、《中国书画》杂志、《中国画》杂志、《美术观察》杂志、《朵云》杂志发表。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曾播出艺术专题片《心路》,介绍其作品及艺术创作道路。曾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学术访问。出版有《袁武新作品集》、《袁武中国画写生集》、《袁武国画作品选》、《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袁武卷》等。

  广袤粗犷的黑土地是他的家乡,那里的山是白的,那里的水是黑的,雪像种子一样四季发芽。他耐得住寂寞,在洗尽岁月的铅华后,挖掘着生命深处的那份厚重和豁达;他将自己的家乡情愫浸进骨髓、凝于笔端,成就了那一幅幅醉人心魄的动人画面。他就是视绘画为自己生命的军旅画家——袁武。

  梦开始的地方

  “北方是我的故乡,也是大雪的故乡,我爱大雪,我爱故乡,你看那白皑皑的雪,那么洁白,那么纯净,它仿佛在编织着一个美好的梦。”这是袁武第一幅成名作《大雪》中的画边小记。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老师。在袁武那一时期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一个小女孩,孤独地站在那漫山遍野的洁白里,眸子中闪动的是那种对于未来世界的憧憬、希冀与渴望。他说:“这是他自己的影子,因为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迷茫中找寻前路的方向。”而《大雪》的获奖,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是对他执着信念的肯定。与此同时,也为这个满怀憧憬与期待的年轻人开启了一扇通往更高艺术殿堂的大门,成就了他将为之奋斗一生的绘画之梦。

  如今,当人们站在《大山水》系列作品前,或者目光凝聚在画册中的《净地》、《人流》、《宁夏行》、《在海边》、《母亲看我画小平》等画面上时,内心会充满那纯净祥和的梦想和温情。

  动人心魄的震撼

  品读袁武的作品时,总为画中人物的真实而感到震撼。在绘画中有很多风格和流派,袁武在其绘画中始终坚持现实题材的人物创作,那些能够打动他和上一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们都是他表现的重点。记者在袁武的工作室中看到很多人物的特写照片,他们大多是北方朴实的农民形象。古铜色的脸,遍布着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双手,似在诉说着岁月的艰辛。略带腼腆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他们朴实的让人心颤的温情。一张张摄影作品真实反映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触动着我们的心灵。也许在很多画家眼里,农民只是他们远距离描绘的对象,而在艺术创作中只有真情真感受才能获得触动内心的灵感,只有率真才能形成自己独到的绘画语言。

  他正在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既不粉饰现实,也不丑化现实,而是在直面人生的基础上,透视人性深处的丰富,感受人类生命的顽强,品味平凡人生的温暖。他说喜欢自己的家乡,留恋这片生他养他带给他梦想的土地。他在用心用笔墨描绘着故乡的冬天、雪景、棉衣、老农,这些都缘于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情感,那种对早年乡村生活的刻骨铭心。巨幅作品也是他创作的标志之一,他希望作品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同时去欣赏,让更多的人在看过作品后能够为之一振。绘画表达可以有多种内涵,有人表现哲学、有人表现诗意、有人则表现趣味,而他则想用自己的创作表达力量、一种绝对的力量,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即便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一个卑微的形象。他的作品摒弃了轻薄与浮躁,远离了肤浅与张狂,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画家对家乡根深蒂固的情感,和画面带给我们那拨动人心的震撼。   

  《抗联》组画是袁武在多年酝酿后创作的一组作品,包括《生存 战斗》、《家园 倭寇》、《牺牲 胜利》等8幅画面。他曾几次回到东北那些勇士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体味在摄氏零下四十几度的严寒环境下,坚持抗战,艰苦卓绝,矢志不移的精神。对于这一题材的创作,袁武说:“我不画战斗,也不画胜利的冲锋,我只画他们的坚持。”因为在那样的日子里牺牲容易,那种身体和心灵信念的坚持才是最难的。画家运用自己的画笔和心血将勇士们的坚持留在画面中,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看袁武的作品,与其说是在欣赏和阅读,不如说是净化和感悟。读他的画给人以一种对生命深度和力量的体察,令人震撼。

  有我 无我 舍我

  画家袁武在绘画创作中一直追求“有我、无我、舍我”的境界。

  有我——要将个人的感情和语言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只有自己被人物所感动,情绪被题材所调动,再提起笔进行落墨设色则被称之为“有我”。当然,“有我”还体现在绘画手法上,一定要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比如他在作品中对雪的表现手法,不用颜料,只在纸张上“留白”来体现雪的洁白。

  无我——不能由着自己的情趣和兴奋点去表现作品,那是文人的自我陶醉和自我表现,但这些所谓的情趣在大的题材和大的情感面前都是很小很小的,所以要做到无我,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中的立意和境界。

  舍我——在具有震撼力的重大题材面前,要放弃个人思想中狭隘的东西,舍弃心中的小我,在创作中只有题材所要表达的精神。

  突破与蜕变

  袁武作为现代中国写意人物画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画坛上已经自成一派,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从众多作品中找到他的。他说创立一个风格很难,但想要突破一个风格则是一件更难的事。那具有辨识性的作品风格使他的创作有了更加广阔的天空,但最让他痛苦的同样也是这种风格。因为自己不甘于技术上的制作与重复,矢志追求的是国画艺术本质上的翻新。 他不断翻看有关西方绘画和雕塑方面的书籍,反复推敲琢磨如何将这些西方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他希望能够突破自己固有技法中的保守与陈旧,将更加新鲜,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虽然他的固执和创作的惯性让创新之路犹如破茧重生般艰难,但他正在不断尝试和努力去挣脱那束缚他的茧,完成那又一次惊鸿般的蜕变。商报记者 马嘉会

  名家评说

  作为新时期水墨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人物,袁武准确地把握和引领着现代水墨画的表现方向,并以他闪着智慧之火、灵性之光、情感之波的东北、古典、军旅三大系列作品,组成了令读者心旷神怡的水墨世界。——李存葆

  在长期实践中他总结出“整体写意,局部写实”的经验,也就是说用写意的精神来统帅写实的技巧,在尊重和保留大感觉的前提下精细地处理细部;他准确、简明地指出线有两层含义:作为体现人体结构特征的线和富有形式美感的线;他在教学、写生中强调画感觉、画特征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对象比例等外在因素;他时常警示自己也告诫学生,不要满足于技巧的娴熟,有时要忘掉技巧直取对象的神态和性格,更舒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些朴素的、闪耀着辩证思维的言论,是对画理的精辟阐述。——邵大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