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书画仍有金可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 13:28  《理财周刊》

  文/善发

  提要:进入2009年,金融海啸的影响还在继续,人们依旧看不到市场何时触底。这也就意味着各类投资市场还可能继续萎靡不振,这无疑使得艺术品,特别是中国书画成了大家所关注的资金避风港。

  或成资金蓄水池

  虽然2008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许多品种“惨不忍睹”,但中国书画拍卖市场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中国嘉德近日公布的2008年业绩现实,全年总交易额突破18亿元人民币,创出公司年成交总额新高.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额更是高达9.9亿元人民币,傲居全球艺术品拍卖中国书画门类榜首。

  在沪上的拍卖市场,朵云轩2008秋拍中国书画竞买气氛热烈,高潮迭出,而且成交率比春拍提高了近8%。其中潘天寿的巨幅精品《耕罢图》,估价550万至80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76万元,更为即将到来的牛年带来了第一口“牛”气。齐白石的《大音无声》,最终以高出估价4倍多的268.8万元成交。朵云轩拍卖行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有能力把好质量关,就卖得好。

  艺术品作为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挽救了不少亚洲公司的命运。印尼一家大型石油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后,公司总裁将公司所收藏的艺术品全部拍卖,得到了足够的周转资金,使公司避免了破产的命运。日本企业曾经大量收藏世界名画,如凡•高的名作《向日葵》就挂在一家日本企业总部大厦内。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危机爆发,这些名画又大量流回欧美,兑现的资金帮助日本企业度过艰难岁月。从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书画由于其保存方便,且容易被投资者接受,所以有可能成为资金的蓄水池。

  精品之作重点关注

  或许有的投资者担心,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许多人都需要资金周转,能否有人“接棒”呢?其实,艺术品市场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冷清,它不缺资金,缺少的是顶级的作品。虽然日本商人斋藤了英将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买下了凡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及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以7000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出让的故事,成为了艺术品投资失败的经典案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位日本商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筹集到了1亿多美元,这是股票以及房地产所不能匹及的。从国内的拍卖市场来看,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

  在2008年上海敬华秋拍上,程十发在1948年创作的《葛稚川移居图》立轴,成交价为168万元,而在2006年中贸圣佳的春拍中,其成交价为198万元,仅仅在当年无锡的秋拍中,其成交价就已经超过了231万元。在当时被认为是精品升值的一个范例,但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是过度炒作引发的泡沫。

  之所以会出现精品掉价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前两年书画市场的过度炒作,透支了其升值潜力,像《葛稚川移居图》首次出现在2005年香港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只有121万港元。现在只是其价值的真实回归,但对于买家来说,购买这些精品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自己想出手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接盘,而不必担心流拍。有关专家表示,中国书画作为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价值已经历史化了,容易评判,而且门槛高,炒作困难,价格变化也不明显,本身在艺术市场很稀缺,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市场的避风港。因此,书画作品,尤其是精品佳作,在当前的情况下格外受关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