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齐巨作亮相上海艺博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15:49  人民网

  《喜马拉雅的祝福》体现了石齐先生圣火登珠峰这一壮举的感悟和升华。当北京奥运圣火在珠峰之巅成功传递的时刻;当中国登山队员露出骄傲自豪笑容的那一瞬间;当“祥云”火炬把以“梦想”命名的火焰,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的时候,画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饱含热情地创作了这幅《珠穆朗玛的祝福》。

  在画面背景大面积的皑皑白雪上,画家描写的是登山队的英雄们,希望他们能够在这个圣洁的地方享受成功和平安;更寄情于神奇的大自然也会为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人们祈祷祝福。在此幅作品中,画家延续的主要表现技法还是三象合一的风格,因为多方面、多形式、多角度的表现元素,是石齐一贯的创作特色。富有开放性和张力的画面格局,以及变化了的形和色,使他的思想激情在这些猛烈、强劲的线、块、体中得到了释放。

  石齐先生的鸿篇巨制《明珠醉》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巅峰之作。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石齐所倡导的“三象合一”的艺术主张,画面中可以看到具象的新疆少女、丰收的葡萄和繁密的枝叶;又可以看到由点、线、面组成的纯粹的抽象构成;同时还可以看到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欢愉的情感意象。作为一位勇敢革新又尊重传统的中国画大师,石齐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在同一画面中使用多种语言元素,并将各种具有不同特质的语言元素和谐地融为一体,这种创作方法在很多艺术家看来是困难而危险的,但石齐却锲而不舍的坚持着这种实验。我们从《明珠醉》中可以看到石齐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复杂的艺术难题。强烈单纯的方形色块;丰富灵动、浓淡相宜的传统笔墨,充满书法意味的艰涩强劲的线条象一部雄浑的交响乐一样统一在了一起,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崭新的审美体验。

  “传统的种种羁绊,把人原有的自由、独立、自我的心抹杀了……只有当我忘却了以往学到的东西时,心里才有压不住的创作欲望”。这是石齐在艺术探索与创作实践中的感悟之言。

  自上世纪70年代《迎春》、《人人都在幸福中》等作品问世至今,石齐的绘画创作已走过了近40年历程。在此过程中,其风格的不断转型、变化与突破,似乎正呼应着数十年来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时代大变革。作品中题材丰富而广阔的表现、不择手段的艺术语言探索和不拘一格的风貌与形态,使其成为了当今中国画坛备受瞩目、卓有成就的艺术家。

  在现当代中国画大家中,如果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李可染有心变革中国画的座右铭,那么石齐就是具有“拉着传统向前走”开拓思想的现代型中国画家;又如果说吴冠中是破坏传统笔墨程式而创立新风的革新者,那么石齐就是整合传统笔墨并能融会与吸收外来文化的传统创新型画家。因此,无论是李可染,还是吴冠中,以及石齐,他们的作品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和传承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思想。

  石齐是不受规矩约束的画家。他长期致力于对中国画传统语言框架的突破与拓展,同时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探索出一条凸现张力和动感的现代墨彩表现之路。他从不约束和固定创作题材,并不断变化和超越自身已有的风格和形式。他的作品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体现了其自身个性张扬的创作心境和表达了其真诚心灵的原创情感。这些触及灵魂深处的艺术,更展现的是人性的美好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从而牢牢把握了一个当代画家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

  石齐又是坚守和拓展传统表现形式的画家。在今天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国际视野中,他努力寻求传统精神在其艺术中的新生,为当代中国画创新做出了个性化的探索。在创作中,他不仅仅依靠勾、皴、染、点的传统笔墨程式,他对画面的结构组织、笔墨表现和色彩语言等进行了深层次的大创造,重组和整合了各种表现元素。在其厚实大气、淋漓痛快的笔墨色彩中,透出的是勃发的生机和涌动的生命感召力。他的艺术也因此顺应和理解了时代的变革,并能充分利用时代所给予的一切艺术创造手段,对文化观念和表现形式不断进行着变化与创新。

  中国文化传统绵绵传承、悠久而广博,其丰富的养料足以滋养庇荫在她身下的每一位艺术家,但同时又可能成为许多艺术家发展、创新的沉重包袱。石齐艺术的价值就在于他的开拓与探索精神,以及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他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模式,吸收融合中外艺术表现的创作道路。作为一名在艺术创造上执着的创新者,他以一种世界现代性的表现形式,最大化地发挥墨彩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拥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热烈的精神境界,并与之气息相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