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叶星生的西藏收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0:28 人民网

  然而,在风光的背后,没人像这个收藏家这样吝啬。他的口头语是:在外面吃一顿,我的藏品就会少几件。每个月百八十块的买菜钱,都要算计了又算计。走在外边,老往家里捡纸箱子装藏品。他曾将至宝弥珍的“马头明王珍珠堆绣唐卡”捐回色拉寺。这幅唐卡曾有人出价65万元加一套房子。面对巨大的诱惑他也曾经动摇:是不是要告别贫困,告别木板搭的床,告别那台先有声音,5分钟后才有图像的老掉牙的电子管黑白电视,给自己换一个好点的生活?但,他终究还是没有。“家财万贯,身无分文”是这个收藏家的标准写照。朋友们都认为他抠门,更认为一个叫做“走火入魔”的词语已经侵袭了他的心脉。

  也没人像这个收藏家这么慷慨,将价值8000万元人民币的藏品无偿捐赠给了西藏博物馆。捐赠前,为了弄清他藏品的数量,有关部门派了10个人,整理、登记、拍照、造册……足足忙了3个月,才弄清他的“家底”:居然有2300件。在全部藏品运走之前,他焚香祈祷并为40多箱藏品一一系上哈达,才让武警抬上军车。他其实也是舍不得的,那种情感如此复杂,乃至当车子开起来,哈达飘起来的时候,他忽然好像疯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撕裂感,让我不顾一切地迎着寒风,哭着喊着跟着军车追逐奔跑……”

  回到曾被藏品塞满的房间,他的心空荡荡的。然后,他开始给自己寻找出路,并且列出了3条:其一,作为以往事业的扩展,成立一个西藏收藏家协会,主要从事社会工作;其二,作为以往事业的深入,潜心研究西藏民间艺术,著书立说;其三,娶妻生子,重操旧业,捡回曾被称作生命的美术创作,做个画家。

  他带上了昔日帮他搞收藏的几个助手,拿上5000元钱,准备大吃一顿,彻底告别八廓街,远离收藏。然而,两个半小时过后,他的一个助手说,老师,您可要把打出租车的钱留下,要不咱们可回不去了。“因为我又大包小包地买回一些‘破铜烂铁’。”这个收藏家哈哈大笑着说,“这就是我告别收藏的过程。没办法,收藏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三)

  唐卡里的学问与明式黄花梨玫瑰椅都不会过时;经书护板与宁夏手染编织毛毯是一样曼妙。当这个收藏家看到来自藏学研究、文物保护、美术研究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共聚首都博物馆,出席他珍藏西藏、保护西藏民间文化遗产成果展的闭幕式暨专家座谈会,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发展藏族民间文化的时候;当这个收藏家听到他的窗外终于响起钢筋与混凝土一点点变成1.9万平方米的中国藏学博物馆的声音的时候;当这个收藏家心中盛起西藏博物馆内正在筹备建立永久性“西藏民间艺术藏品馆”的消息的时候;当这些多少个日日夜夜梦寐以求让雪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发扬的心愿一一成真的时候,他还是孤独的吗?

  不过,这个收藏家倒为一件事很苦恼,那就是被收藏家掩盖了的艺术家身份。他29岁承担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主体壁画的设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班禅大师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西藏壁画创作新的里程碑”。他画的《布达拉宫彩云图》发行量创下西藏年画最高纪录。他在研究和继承传统艺术基础上,创作的《藏风》、《极地》、《雪域之歌》、《布达拉宫玉雕模型》等一系列艺术作品,先后在海内外15次获奖,多件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他的多篇学术论文和画集,让人看到了西藏最婀娜美丽的一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