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焚香问器香炉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1:00 新浪论坛

  二龙戏珠青花炉

  记者发现,在胡桂标先生的香炉藏品中,还有几只清朝年间的青花瓷炉,绘有双龙戏珠的图案。早在《易经》一文中有“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一说,将龙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象征以记载。而其中的“九五之尊”,便是我们对皇帝的通称。

  据了解,元、明、清三代,朝廷对龙纹的烧作、使用均制有严格的规定,以至龙纹成为世人眼中的皇权象征。难道它们曾是御用之物?

  “并非如此。”胡桂标先生说,绘有龙纹的器物并非一定代表为“九五之尊”所专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中国民族的象征,是华夏氏族的图腾,它以蛇身为主体,会聚鹿角、蛇头、兔眼、蛇项、蚕腹、鱼鳞 、鹰爪 、牛耳等多种兽类特征于一身。 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这会飞能游,兴风降雨的神异动物经常出现在寄托着凡人祈福心愿的香炉制品之上。

  胡先生介绍,根据他的经验,要分辨器物来自官窑还是民窑,可在龙爪中窥见一斑。龙趾有三、四、五不等。在清光绪以前,只有官窑制品上才允许绘有五趾龙纹,但光绪之后,随着清政府统治逐渐动摇,器皿上的龙纹制作规定的执行也逐渐松散。从龙爪造型的细节变化中也可感受到时代变迁。胡先生指着一只清康熙双龙戏珠钵体炉上的苍劲龙爪解释,在清朝鼎盛时期,龙爪甲长锋利如鹰爪。到了晚清时期,龙爪变得甲钝肥厚,如同鸡爪。

  哥釉香炉

  在本地古陶瓷收藏家余乃刚先生的藏品中,一件明末清初哥釉三弦纹筒炉则让我们领略了“缺陷”中的真美。米黄色的釉质肥厚莹润,圆唇,敛口,筒身,圈足,如意脚。在这高16厘米,口径19.6厘米的大气器物上,通体开满细小的鱼子纹片,可谓难得。

  香炉的造型简练,炉身仅以寓意“天、地、人”三弦纹,体现崇尚简单清雅的宋明瓷器美学。虽无款项,但多名鉴赏者估计此制品可能追溯至明末清初年间。余先生认为,此物年代特征也可从其圈足得到启示,只见它底部一圈无釉,胎骨裸露。在耿宝昌所著《明清瓷器鉴定》“南明时期瓷器”一章中记载的故宫藏筒炉与此件有相似的形制。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釉面满布碎片纹路而著称。釉面开裂乃胎体与釉层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所致,瓷器烧成冷却后,膨胀系数较大的胎体将表面玻璃釉层拉碎。起初,开裂乃无意之举,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但当缺陷美成为一种标志,并被世人所欣赏后,开裂规律被人们研究并掌握,在明清、民国时期均有窑口,如景德镇哥窑户,专门对其仿制,称为哥釉瓷。根据配方的不同,工匠们可有意识地使其产生大小不同的开片,从而创造出别样的美丽。

  近观其纹,可见该器物呈晶莹感的“糯米胎”,余先生介绍,此胎的形成乃因为瓷土中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半载的堆放产生出气泡,经过该“陈腐”程序,胎体将更加坚硬。该器物的着色呈浓淡之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开片的瓷釉硬度不大,经后人的把玩,汗气从表面渗入,被经常抚摸之处的颜色变淡,从而留下岁月的痕迹。

  在收藏界,哥釉瓷有“紫口铁足”的说法。此乃因为其瓷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但余先生认为,这只是部分宋代哥窑制品的特色,如以此作为判断哥窑制品的唯一特征则有点欠妥,事实上,该特点被后世过多渲染,经常被人仿制。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