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张张婚书见证近现代婚俗流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0:57 新浪论坛

  眼下正在市图书馆举办的家庭档案系列展中展出了不少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婚书,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据市档案局介绍,这批婚书全部由宜兴的储敖生收藏。昨天,收藏有近600件婚书、在国内婚书收藏界影响极大的储先生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婚俗课”。

  76岁的储敖生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十分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收集各地各时期的婚书。眼下他收藏的婚书在宜兴、常熟、乌镇等地均有专门的展示场馆,鼋头渚月老祠中的一些婚书也是由他提供的。

  储老介绍,按旧俗,结婚有“六礼”之说,即采纳、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问名”又叫“请庚帖”,如女方答非所问应以“允”帖,就算联姻成功,当时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正式起用结婚证书可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这次图书馆的展览中就展示了两件“中国最早结婚证书”的复印件。据储敖生称,该原件目前收藏于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赋制度》,废除买办婚姻,男女双方要求结婚时须经婚娶官批准,然后发给印有龙凤图案的结婚证,一份发给结婚当事人,一份留政府存档。当时的结婚证叫“合挥”(见图),“合”是“结合”,“挥”乃“凭证”之意。

  新式的文明结婚证兴起于光绪、宣统年间,储敖生收集的最早结婚证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当时的新式文明婚礼简化了“六礼”,形式上以乐队代表旧式的唢呐、吹鼓手,以车代轿。1931年上海还产生了易风移俗、提倡节俭“集团婚礼”,即现在“集体婚礼”的雏形。

  由于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也不断变化,不少旧式的婚书都已遗失。因此,储敖生收集婚书大多是从安徽、山西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收来的,像他就收有老解放区的结(订)婚书。据称,当时晋冀鲁豫边区还专门制订了《婚姻暂行条例》,当时老百姓结婚要分两步走――订婚和结婚。记者看到,限于当时条件,证书均是油墨印的,但都盖有印章。 (莫雨)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