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雕塑价值为什么被严重低估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0:16 新浪论坛

  朱铭的“太极”系列作品一直颇受港台收藏家青睐,现在一些欧美的收藏家也开始介入。2004年,台湾罗芙奥拍卖公司拍卖的《十字手》以131.2万元成交,朱铭作品由此首次突破百万元人民币;2007年,他更有3件作品成交价格超过千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的《太极——大对招》,成交价为1473.1万元,这也是目前拍卖市场成交价格最高的雕塑作品。

  隋建国是另一个表现抢眼的雕塑艺术家。作为中国内地最早从事当代雕塑实验与创作的代表,他的作品同样被藏家看好。2007年纽约苏富比拍出的《衣钵》以224.6万元成交,这是目前其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还有一些雕塑艺术家也在近年屡次打破个人拍卖纪录。观念艺术家展望的系列作品“假山石”一直受到藏家的追捧,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出228.7万元港币;蔡志松的作品《故国·颂》(系列之四)2006年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以95.4万元成交;瞿广慈的《最后的晚餐——忧伤》在香港苏富比2007秋季拍卖会上以97.6万元成交,也是其作品的最高拍卖价。

  除了这些专业的雕塑家之外,不少当代画家也会尝试雕塑创作,例如岳敏君张嘴大笑的人物雕塑、王广义的工农兵雕塑、杨少斌的暴力形象雕塑、周春芽的绿狗系列雕塑。由于这些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价格已经很高,其雕塑作品倒是可以成为资金有限的买家们的新选择。

  到2007年,伦敦苏富比秋拍中岳敏君的《处决》以451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创下天价后,中国当代绘画作品制造了新一波上升行情,但同期的雕塑家中,只有朱铭的作品成交价格超过了千万元大关,中国当代雕塑品与绘画之间的价格差距依然显著,但这也恰恰说明雕塑作品在未来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因此,在目前雕塑作品整体价格偏低的情况介入收藏不失为明智之举。

  质和量是选择的先决要素

  虽然雕塑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最好的投资机会似乎也摆在眼前,但要在五花八门的雕塑中选择最具投资价值的雕塑品,你仍然需要建立一套准确的衡量标准。从雕塑作品自身角度看,质和量将是你选择的先决要素。

  “质”即雕塑作品本身的品质。雕塑圈内真正被艺术市场认同的,基本上是那些“根正苗红”、专业性强的作品。这类作品多是由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创作,按艺术批评家们的说法,那叫“艺术性”、“学术性”强。但不要忘了,这类作品进入市场也不过近几年的事,与国外动辄流传百年的现当代大师作品相比还是很“嫩”,长期的影响力还有待观察。

  另外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是:影响力大的雕塑作品,反而是那些所谓“城市雕塑”。城市雕塑挤占了雕塑市场,也挤占了艺术家和公众视野。据说,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城市雕塑最多的国家,但其中几乎没有多少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品,有的反而成为泛滥不绝的“城市垃圾”。但由于目前中国城市雕塑的费用主要由政府支出,这样“名利双收”的项目自然吸引了众多专业、非专业人士“前仆后继”、乐于承接。

  “菜雕”也是现在雕塑领域的一部分。这些多半只能拿来当小工艺品、小饰品的所谓雕塑,商业味浓,大多是批量生产,占用了相当的雕塑新生力量。非专业的人员不用说,许多尚未进入艺术市场环节的专业人士也偶尔以此来赚些外快。这类雕塑品的收藏价值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