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武威讯(记者 张永生) 7月24日,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一处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仰韶文化马厂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日前在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同中日联合磨咀子考古中“重见天日”。这次遗址发掘是武威市历史上较大的一次,共发掘甘肃仰韶文化马厂期墓葬76座、灰坑43座、居住遗址8座、窑址6座,出土的器物有彩陶罐、陶球、纺轮、石斧、石棒、石刀、骨珠等,另外还有一件珍贵的彩陶壶。
据悉,考古人员在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磨咀子缠山村东石顶山顶上发现该遗址,遗址范围较广,面积达上万平方米,考古人员对其中1000多平方米的遗址挖掘后发现,遗址内遗存物较多,层面内涵丰富。层面有早期人类居住遗址、废弃的灰坑、烧器物使用过的窑址和新石器马厂期大量墓葬。其中人类居住遗址分为两种类型,一型为圆形袋状土坑,直径1.8米,深1.2米;另一型为长方形土坑,形状奇特,有门道,门道中有主洞坑内有储藏洞,灰坑呈圆形平底,较大的灰坑直径长达2米,深1.8米左右,坑内多为生活垃圾、草木灰,地上还夹杂着大量珍贵的彩陶碎片。窑址呈长方形,均利用自然黄土层挖成,踞地表0.3—0.5米,窑内存有彩陶片、泥制红陶片等。墓葬基本为单人土坑葬和少量的婴儿瓮棺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