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杂项 > 《艺术市场》 > 正文
 

品牌收藏:访收藏家郭庆祥先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9:09 《艺术市场》

  □ 本刊记者/张 苑

  编者按:在收藏界,郭庆祥——一个靠收藏经验积累起来的学术性收藏品牌、一个收藏大师级作品的职业藏家。近来只要一提起吴冠中,人们自然就会想起郭庆祥,凭着他对吴冠中艺术创作的深入研究,郭庆祥已经成为收藏吴冠中作品的专业人士。

  郭庆祥不仅是一位藏家,更是一位传播艺术的使者。在北京上海、大连及香港、巴黎等地已举办过多次大师级作品的展览。

  郭庆祥是一位真正的藏家,十年来无论国际时局的动荡,还是经济的起落,他的收藏步伐从没间断过。目前,他正是靠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追求着高品质的收藏,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维护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纯真,精心打造良好的收藏与投资环境。

  基于郭庆祥先生在收藏领域里的杰出贡献,本刊记者先后在北京、上海多次对他进行了专访,特此撰文,以飨读者。

  记者:在收藏界大家对您都很熟悉,由于您卓有成就的收藏,使宝斋与热衷投资艺术品的大连万达集团紧密连在一起,“郭庆祥”已形成了一个收藏品牌,能谈一下您何时开始关注收藏的?

  郭庆祥:我关注收藏应当是1993年,在收藏的过程中幸运的是:有机会接触老一辈的艺术家们,在与他们聊天、谈论艺术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东西。在1994年的时候,由我策划并出资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一部反映老一代艺术家生活的《八十瑰宝》艺术片。拍片的初衷是想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这些艺术前辈,同时也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拍摄对象主要是在艺术上有非凡成就的80岁左右的画家,当时有吴作人、黄胄、董寿平、白雪石、古元、宋文治、何海霞等。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使我逐步开阔了眼界。后来又接触了王朝闻、靳尚谊、张仃等,通过对他们的进一步了解,提高了我对绘画的认识,更坚定了我涉足这一领域的信心,这一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记者:在您最初的收藏过程中有没有清晰的定位?

  郭庆祥:这个定位是在我收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拍《八十瑰宝》对我的影响很大,使我一开始介入收藏就有了高起点,不自觉地定位于当代的大艺术家这个特殊群体,后来又逐渐地以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为主。我研究过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石鲁、李可染、黄秋园、吴冠中、黄胄等老一辈画家以及他们的画,并收藏了他们的一些精品。

  记者:作为一名收藏家,首先要有一定量的藏品;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收藏家,同时还需有高质量的藏品。那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具有相当规模的收藏计划的呢?后来在收藏方向上又有何调整?

  郭庆祥:1993年,我研究并收藏了董寿平、宋文治、白雪石等画家作品。在1997年至1998年的时候,我开始大量地购进了近现代从任伯年、吴昌硕直到吴冠中、黄胄等十几位画家的作品。2000年我又调整了收藏的思路,时间段上开始缩短,对画家的选择范围也在缩小。我把缺少原创性的画家排除在外,收藏的中心点清晰地定位于吴冠中、石鲁、潘天寿、李可染这四位画家。

  投资书画比投资股票更保险

  记者:在最初进行收藏的时候,您是否意识到把它作为一种用来赚钱的投资行为?

  郭庆祥:最初我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只是我个人的喜好。在与大连万达集团合作后,我负责收藏。到了2000年,我意识到收藏艺术品的意义不仅仅是收藏本身,它完全可以达到最好的投资理财的经营行为。且不说20世纪50年代的绘画作品到现在的增值幅度有多大,尤其是2003年秋至今,一流的绘画作品增值幅度明显加大。我的认识开始发生了转变,作为一个收藏者来讲,从最初的喜好开始向投资转化了,并把它作为一种明确的投资行为。

  记者:购买股票与购买艺术品是两种投资方式,您认为这两者有何区别?

  郭庆祥:在收藏领域里,我认为首先要辨别真假,投资艺术品还是有其稳定性的。其次,就是准确地选择画家。只要这两点掌握了,远比股票保险得多,要比投资房地产增幅大得多。

  记者:收藏总要与人打交道,您是如何赢得画家和藏家的信赖与支持的?

  郭庆祥:我应当感谢北京荣宝斋的几位老先生,尤其是米景扬。作为晚辈,我虚心向他们请教,也赢得了他们的信赖。1996年我开始走进拍卖行,购买作品时还是比较小心的。由于以前和一些老画家打交道,所以也赢得画家本人及其家人的支持。比如:李可染的夫人邹佩珠,吴作人的夫人潇淑芳,后来更得到吴冠中先生及其家人的支持。我觉得在收藏中得到他们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在您的收藏过程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资金的不足或知识结构的不足?

  郭庆祥:在资金方面,我认为还没有什么困难,特别是与大连万达集团合作后,就更不成问题了。关于收藏的知识结构,我特别重视也特别自信,从收藏开始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学习中从事收藏。

  收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记者:您是如何把握您所购买的艺术品的真伪的?

  郭庆祥:在鉴定真假方面,我比较幸运,拍《八十瑰宝》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我认为这是难得的一次向艺术家学习的机会,是终身受益的一次投资。更有幸的是,通过我亲耳聆听他们对作品的讲解,使我在那时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品及鉴别艺术品真假的重要性,这才使我猛然发现,社会上流传的假画特别多。

  记者:在您的收藏过程中有没有买过假画的经历?对于高仿作品如何避免?

  郭庆祥:我刚开始进行收藏时也出现过这种现象。我曾买过三幅李可染牛的题材伪作,这恰出自于一个专业部门,是我的疏忽。后来我总结一条经验,对于拿不准的东西,首先不应怕麻烦,必须抱着认真的态度多看、多研究。尤其是大师的高仿画,有些专家也难做鉴定,在这种时候,我的感觉还是要相信自己,一定要花时间去研究。我的收藏原则是,如果作品看上去感觉不好,但是又无法否定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不要买,因为你是投资者。如果说这幅作品是来自权威的出版物,又是从画家及家属手里拿出的,专家也感觉特别好的,这种作品一定要买。总而言之,收藏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记者:买到假画后,您是如何对待它,是让它在市场里继续流通呢,还是把它当作一个教训收藏在自己的记忆里?

  郭庆祥:我的情感比较真实地服从于内心:我认为还要有一些传统观念,作为收藏家来说,他从内心出发不会买一幅画而不管真假,谁都希望买到真迹。当买到假画时,此时就能显现出一个人的心态,每个人都有买到假画的可能。只要能够认识到买到假画了,这就已经进步了。至于流通不流通,我认为流通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至少它是你投资买来的,你可降价处理或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也不是错误的事情。

  收藏家要以学术性作品为本

  记者:为何定位于收藏近现代大师的作品?

  郭庆祥:我的收藏始终定位于近现代大师的作品,收藏古画少的原因主要是真假难判断,很多问题研究起来难度大。收藏近现代的画,由于年代相隔较近等多方面原因,相对来说研究起来比较容易。其实影响画价的主要原因还是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有历史价值的艺术品不等于有学术价值,无论收藏什么时期的作品,都要选择经得起历史推敲的。

  记者:您为什么多年来一贯主张“学术性收藏”?

  郭庆祥:1997年,我就开始研究清朝的画,我认为清朝近500年的绘画,石涛和八大的成就最大,那个时期的其他画家与他们没有可比性。收藏还是要看画家的创新成就,历史早有定论,没有创新就不是艺术家,这就是学术的重要性。为什么张大千后来还仿石涛,就是因为他没有超越石涛。作为收藏家,我还是提倡学术性收藏。跟着人家走的画家永远没有生命力。

  “只要是对的,不怕买贵的”

  记者:在您收藏的作品中,您认为哪位大师的绘画成就或市场潜力大?

  郭庆祥:是吴冠中。他的市场价位在近期里会超过市场中所有的画家,从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每时每刻都在否定自己、都在创新。从历史上看,这样的艺术家很少,在近现代更是缺少。他将会影响几代,甚至几个世纪,我们现在是无法想象的,时间会证明这一点的。

  记者:您最得意的收藏及投资回报大的是哪些画家的作品?

  郭庆祥:吴冠中、石鲁、潘天寿、李可染回报最大,其次是徐悲鸿、齐白石、林风眠、吴昌硕、傅抱石、黄胄。

  记者: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您认为艺术品投资这个行业有无规律可循?

  郭庆祥:艺术品投资的规律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研究进去又很简单。我的标准是,首先看他是不是大师,是不是真品、精品,只要抓住了真正大师的精品,这肯定是增值的。只要作品是对的,至少现在我不怕买贵的。

  记者:最近当人们一提到吴冠中,自然会想到一个大收藏家和一个曾投资足球的大连万达集团,为何把收藏的目标投向了吴冠中先生?有何历史机缘?

  郭庆祥:我最早研究吴冠中还是从读他的文章开始的,后来逐渐了解这位艺术家。关于他的艺术成就,我与一些专家探讨过,我很敬佩吴先生,他的学术成就很高,又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他不仅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更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学贯中西,在绘画的研究及表现形式上有很强的独创性和思想性,不断创新。他重视作品的素材,活生生的每一幅画面都来自现实生活并由写生而来,几乎没有重复的题材。我与吴先生本人及家属的交往中了解到,在他一生创作的1500幅左右的作品里,没有发现重复。即便是题材相同的,但表现形式也会有变化,而此类题材也是寥寥几幅。

  吴冠中身上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染了我,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用心血熬成。“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也正是吴先生的写照,他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沟沟寨寨,他对绘画艺术不断探索的精神使我下定决心收藏这位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大师的作品。

  记者:大家都知道吴冠中先生个性鲜明,是有崇高追求的大艺术家,您是如何赢得他的信赖与支持的?

  郭庆祥:吴先生的性格比较直爽,是特别耿直、有思想的艺术家。我感觉到我的性格与他挺接近,在和他谈话中,当他听到我对艺术的见解,他很认同,我们很投缘。在筹备“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展览的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也提供了不少作品的去处,让我省了不少时间。我们还一致主张,学术性强的创作作品一定要展出。所以,这次展览中他晚年的作品比较多。尤其当吴先生得知我们要到欧洲十几个国家办展,他将《高粱》这幅52平方尺的巨作拿了出来。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富情感、最具创新的作品,更是他的得意之作。吴先生还是很信任、支持我们的。

  记者:为何投入近亿资金购买吴先生的画作,并为之举办世界巡展?

  郭庆祥:我认为吴冠中的画西方人特别喜欢,作为大连万达集团也想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绘画艺术、传播中国文化。通过这次画展我们也看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及认可程度。这次吴冠中的画展非常成功,法国人的喜爱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通过画面,他们认识了吴冠中是一位思想境界很高、造诣很深、极具天分的绘画大师,其在当代美术史的地位丝毫不逊于西方的绘画大师。

  记者:您认为大连万达集团打艺术品牌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什么?

  郭庆祥: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好像人没了脊梁。这种精神文化的营养会激发员工创造物质财富的热情,为自己所在的企业自豪,同时也会带动整个社会的文明。

  记者:作为一个收藏家,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您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郭庆祥:一定要有研究,这是原则。尤其是企业收藏,必须有一个研究机构,要理论先行,在实践中要万加小心。

  记者:您是一位专业的收藏家,收藏是否是您工作的的全部?

  郭庆祥:我的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用于研究我所关注的画家。我性格的一面就是好强,喜欢把事情做到极致,把问题搞透。我一定要知道什么画是真正的好画,什么样的画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家,我一定要说出他的好与坏。所以,我倾心于收藏,这是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其它时间我会整理我的思路,参加拍卖、举办展览及市场经营。

  记者: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自己心爱的藏品?

  郭庆祥:渠道很多。如:2000年在我们大连万达集团的展览中,恰巧廖静雯的姐姐廖学琦住在大连,当她的丈夫得知万达专心做收藏,于是送来一幅徐悲鸿的作品。经考证,我们收藏了这幅难得的精品。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也曾在荣宝斋买下了在其店面整整挂了18年的李苦禅巨幅作品《松鹰图》。此外,我们还购进了一些海外回流的绘画作品。我们的优势就是“下手”准确、果断。我们买李可染、吴冠中的一些精品力作,只要来路清楚,又是佳作,在我们深入研究以后会不惜重金购买。在1996年前后我们收藏了很多大师的精品力作。

  记者:在拍卖市场您有何制胜法宝,比如说为了一件拍品,用比较合理的价格就把它“抢”到手?

  郭庆祥:在拍卖场上获得好的艺术品这是一条通常的渠道,又是公平的。因为好的作品自然就有好的价钱,偶尔也有一些藏家对某些拍品认识不足,恰恰我们可能会以比较合理或低一点儿的价钱就拿到了。所以,在收藏过程中不要放弃任何机会。

  记者:收藏艺术品是一种格调,当藏品达到一定水平并产生影响时,可能就需要一种境界。您是这样认为吗?

  郭庆祥:对收藏的境界来讲,现在我最大的兴趣恰恰在于研究上,以前得到一幅好的作品会很高兴,而现在我认为要是把收藏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解决了,要比收藏一幅好作品更加兴奋。理解画家作品精髓的意义要远远高出收藏本身的物质价值。

  记者:最近您在上海保利又斥资121万元斩获黄胄的《塞外风光》,为何对他的那幅作品情有独钟?您是如何看待黄胄的艺术的?

  郭庆祥:黄胄是我多年一直比较关注的画家,黄胄八平方尺以内的作品,我们从

  未发现构图那么饱满,那么精彩的。拍卖市场上黄胄的作品,假画多。这个数字很好统计,拍卖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黄胄创作的数量。我有一点经验提出供大家借鉴:就是关于黄胄当年喜欢落上款送友人的画作,尤其要注意,恰恰假的最多。我这次购买的《塞外风光》这幅作品来路特别清晰,是黄胄为台湾收藏家林明哲先生所画的。因为当年为筹建炎黄艺术馆,林明哲先生贡献很大,所以黄胄精心为他创作了这幅作品,堪称精品。黄胄天资聪颖又勤奋,功力扎实,一生画了大量的速写,其作品的可贵之处就是它的原创性,他在新疆生活了很多年。因此,作品取材于新疆活生生的地域风情,创作中充满了情感。

  记者:您认为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是否也是影响他绘画成就及市场价格的因素?

  郭庆祥:画家的人品对艺术成就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还要看他是不是认真画画,是否有才学天分及思想境界等。比如:吴冠中为人做画一直以鲁迅为人格之师;黄胄一生的精力也都用来创作,对新疆的感情是深厚的,他对艺术执着的态度令人敬佩。所以,我借《艺术市场》杂志向有些艺术家提些建议:要尊重内心,多创作一些有思想的作品,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抹杀了自己的才学,耽误了创作的好时机,以免年长后没有成就感而留有遗憾,要注意艺术积累而不是钱的积累。所以,通过这次采访我建议一些画家要潜心作画,这不仅对本人、对社会甚至对我们收藏家都有好处。

  重质不求量 市场会更好

  记者:针对当前艺术品市场的急剧升温,您是如何看待?如何维护它?

  郭庆祥:艺术品出现这种热潮是一种自然现象。以我们为例,在90年代初收藏的作品,现在都是增值在10倍以上。一些企业收藏家已经注意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投资方式,所以大家也想介入拍卖市场,投资热情渐渐高涨起来。

  但现在国内的拍卖市场不是在比质量,而是在比数量,所以导致质量下降,一旦作为投资人买到假画,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更会对收藏失去信心,甚至会退出艺术品收藏市场。所以,这就需要拍卖行工作要严谨,为买家负责,尽可能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各界应正面宣传引导共同来维护这个市场。

  我认为香港苏富比、佳士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他们还是重质量,不求数量,使市场更加真实火爆。

  记者:您是否认为现在的投资过热是一种有效的投资行为,收藏与投资是否是恰逢其时?

  郭庆祥:至少现在不存在过热现象,购买真品、精品就是有效的投资行为,一定会确保增值,其将来的市场价位要比现在高得多,这个道理很显然:第一,现在是假画太多,真画太少。将来整个行业日趋规范,收藏队伍素质提高,假画可能逐渐没有市场;第二,本着真画“物以稀为贵”的原理,随着国力进一步增强,投资买画的人会数倍于今天的收藏队伍,将来的市场必将会一片大好,画的价格很自然就会上涨;第三,中国的文化环境也逐渐进入一个更高的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可能国家也会出台一些相关政策维护艺术市场,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阶段。

  记者:作为一个大收藏家,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您对其他刚入市的藏家有何建议?

  郭庆祥:对于刚介入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者我认为不要心急,更不要急于求成。对作品要看清是不是真品、精品。并不是每幅作品都有那么大的回报,也不要轻信别人讲故事,要冷静,以避免大把资金赴水东流。在收藏中我的建议就是:第一,多去看一些正规的展览;第二,多存放大量的资料,供研究使用。无论看正规的展览还是看正规出版的资料,都会提高自己的眼力,为了解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转变提供帮助;第三,与有学识的人打交道、虚心求学至关重要。

  作为刚入门的藏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高仿作品,要少吃亏、少上当,不要怕吃苦,一定要学习、研究。我们还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要受到侵害。

  记者:您用您的切身实践,证明了“学术性收藏”的重要性。要理性收藏,是否一定要重视作品的学术价值?

  郭庆祥:我们能从拍卖的记录中找到答案,如张大千的作品在1998年前后的价格与现在的市场成交价就有很大差异,时有留标现象。另外,把千篇一律说成是个人风格的画家作品价位也在回落。还有的画家几十年来,把几个人物在不同画面上来回组合,不断重复自己,我认为他就是在印刷自己的作品。自己在家卖画,价位抬得很高,甚至在拍卖行里找人炒作。所以,我认为以上这些画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再被人们所关注,因为他们称不上真正的艺术家。这说明了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逐渐趋于理智,最终以最科学的方法来收藏,这是学术的力量所致。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市场中买卖假画的现象?

  郭庆祥:其实假画流通的责任,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于收藏家。其实卖家也并不一定知道自己藏品的真假。所以,我认为这种责任是由于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不严谨造成的。由于您的不严谨导致一些造假者、假画贩子来充斥这个市场,就等于他拿铁皮来换你的金条一样。如果收藏家严谨了,假画自然会没有市场。我希望收藏家注意,并不是你希望作品是真的就会随你心愿,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我们收藏家一定要注意,不能拿金条去换铁皮。

  记者:您是如何练就“火眼金睛”的?

  郭庆祥:其实真假画总要有对比,要常看真画,收藏家收藏了大量真品以后,自然就会练就火眼金睛,我有深刻体会,这就是对绘画艺术研究的重要性。我认为火眼金睛只是一个形容词,它是理想的境界,让我们少犯错误。我们还不能轻信一些头顶光环的鉴定家及家属不负责任的鉴定,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我们希望鉴定家自身也要自律。

  记者:收藏要有远见卓识,预见性尤为重要,您是如何预见艺术家的作品是否有价值的?

  郭庆祥:收藏要有科学性,要看其一贯的作品面貌及学术主张,这不能盲目,要实事求是。在收藏之前,我们一定要把收藏的对象研究得很透彻。我们预见吴冠中的市场价值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大的跨越,这就是学术作为标准的预见性。二三流画家的价位永远不会超过一流画家的价位,这是科学规律。

  记者;在您收藏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遗憾的经历,比如与某些难得一求的作品擦肩而过?

  郭庆祥:有过,我曾对一幅作品的价位估计得不充分,从而导致与一幅作品擦肩而过。画家在一个特定时期的特殊题材会有它的特殊附加价值,这是我曾犯过的错误,是学习不足付出的代价,至今仍留有遗憾。研究的越深,吃的苦越多,回报的就会越多。

  记者:一直以来,您主要是收藏近现代大师的书画作品,是否考虑把以后的重点

  转移到油画的投资收藏上来?其实油画的投资市场也魅力无穷,大有广阔前景。

  郭庆祥:在近几年我们也开始着手研究,以后有可能会介入。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它与投资股票、房地产相比,未来的前景如何?

  郭庆祥:我认为艺术品市场只是刚刚开始。当人们的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他们更追求精神财富的极大满足。西方国家对艺术品的收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是符合国际市场规律的。

  记者:作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你最满足的是什么?

  郭庆祥:在收藏过程中,尽管付出了很多,但当我每一次举办展览,把自己心爱的藏品展示给众多的观众,与大家共同分享的时候,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尤其是在收藏吴冠中作品的近十年里,虽然也经历了坎坎坷坷,但当我成功地举办了“情感.创新——吴冠中水墨里程”展览,将吴冠中的艺术带出国门,把中国的绘画艺术带进西方国家,使西方人更加了解吴冠中,了解中国文化,这是我最大的满足。

  记者:收藏对您产生了什么影响?

  郭庆祥:收藏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使自己的舞台更加扩大。收藏的过程就是收藏文化、收藏朋友,收藏甚至可以影响并改变人的一生。

  记者:“”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你的女儿以“”为名,“宝斋”也以此取名,寄托了你对收藏的真爱。

  最后祝你与“宝斋”都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品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