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击海外国宝计划应缓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09:46 新华网 | ||||||||
中国流失到海外的国宝究竟有多少,恐怕没人能统计得了。自家的奇珍异宝因为战乱大量被掠夺、盗卖出国门,哪个炎黄子孙的心里都不是滋味。一旦遇到拍卖我们国宝的机会,许多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惜巨资买回,让咱们的国宝姓“中”而不姓“外”。 在世界顶级文物拍卖场中,来自浙江的民间资本成为“夺宝奇兵”的主力。15位浙江
浙商为收购流落在海外的国宝,每年投入数亿元的资金,虽然他们买回来未必是捐给国家,但这种爱国之心确实非常难得。不过,笔者对浙商的壮举持谨慎的欢迎态度。尤其是对他们准备举行的这个“追击”计划,更是要给它泼点凉水:别把钱不当钱,当了冤大头还自以为爱国呢。一句话,民间资本“追击”海外国宝计划需要缓行。 缓行理由之一:收购国宝,需要具备极高的鉴赏能力,如果买家没有这方面的“金刚钻”,仅凭经济实力雄厚一掷千金,最容易上当受骗的只能是自己。 缓行理由之二:中国商人热衷于高价回购国宝,成全了急于出手的拍卖商不说,还容易助长文物的造假活动,使中国的钞票白白成为冒牌国宝的牺牲品,最终受损的是中国资本。 笔者以为,“追击”海外国宝,依靠国际法规比依靠民间力量更明智,也更重要。相反,民间个人的“追击”计划,缺乏理性,缺乏可靠的技术保障,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刘海明) 来源:沈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