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董时间的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15:21 深圳晚报 | |||||||||
上海淮海中路南侧的“中共一大会址”对面,有一排明亮的橱窗很醒目。推开一扇不大的玻璃门,二十多平方米大小的房间里摆满了各式精美的古典钟表和琳琅满目的工艺摆件。这是一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古董艺术钟表珍藏馆”。馆主是一位古稀老人———梅强年先生。梅老先生不仅是香港颇有名望的华人实业家、慈善家,而且还是国际知名的古董表收藏家和鉴定师。
在新天地一个幽静的酒吧里,梅先生一口浓重广东音的普通话,向我讲述着他的收藏,他的经历。时间一点一滴淌过,清茶愈品愈淡,梅老先生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收藏经历也愈来愈清晰和完整…… 一个犹太人改变了他的一生 “知道史密斯·尼尔吗?他是著名跨国公司侯活晓士的大股东,一位专门从事古董表鉴定和交易的富商。他也是我命中的贵人。没有他,也许我还在上环文武庙那儿摆摊呢!” 梅强年祖籍广东南海,1934年出生在澳门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早年去世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1942年,在日寇侵华的战火中,8岁的梅强年随母亲逃难到了香港,在那里度过了几年艰难时光。家里穷,没有条件去学校读书,梅强年跟一位叫乐叔的钟表师傅在上环文武庙附近摆摊,学习钟表修理手艺。正值青春年少的他,聪明好学,很快就掌握了修理钟表的基本技巧,同时,也对钟表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那时,在上环一带住着不少洋人,常来修表的人当中有一位犹太商人,天资聪颖、做事勤快的梅强年引起了这个犹太人的注意。一天,他问梅强年愿不愿意随他出国学习修表技术。年少的梅强年一时拿不定主意,转而回家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说,一技傍身,胜过家财万贯。于是,梅强年跟随这个犹太人出国学艺。而这位犹太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个犹太人就是史密斯·尼尔,他在瑞士、英国等地开设了表厂,生意遍及世界各地。1950年,16岁的梅强年跟随史密斯远赴英国学习钟表技艺,从此开始了他走南闯北、周游世界的生涯,也掀开了他钟表收藏的第一页。 刚到伦敦的一天,梅强年独自来到一条著名的钟表街,两旁鳞次栉比的钟表商店强烈吸引着他的目光。他想走进其中一家表店看个究竟,没想到却被店里的伙计拦在了门口“It'snotforyou,younɡman.”(年轻人,这不是你来的地方)。回去后,他把这事告诉了史密斯先生。 史密斯先生拿出一块名表,要他带在手上,再去那家表店,并叮嘱他一定要用戴表的左手去敲门。第二天,梅强年再次来到那个表店,先是恶作剧地伸出右手敲门,里面的人不理不睬;无奈,他只好换了另一只手,结果里面的人迎出来,笑脸把他请进门。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梅强年。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古董表的技术学到手,有朝一日,把古董表的文化传到中国去。 那些年,在瑞士一些著名的表厂以及英国的苏富比、克里斯蒂、佳士德等国际知名的拍卖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师徒二人的身影。在瑞士各个著名的表厂以及各种拍卖会上,梅强年目睹了许多世界顶尖钟表大师制作的稀世珍品;通过与瑞士制表大师的交流,他掌握了一流的手表制造、维修及鉴赏的技巧。为他日后的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凭借熟练的技术和对古董表研究的深厚功底,梅强年参与了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婚典纪念表的制作,因此名噪一时。 买到手就把它忘记,这是收藏家的智慧 知道劳力士表的皇冠标志是什么含义吗?相信许多带着劳力士表的人都答不上来。梅先生解释说,劳力士表商标上的皇冠标志最初的时候其实是一个人伸开的五个手指,象征这只名表全部由手工制造,后来才慢慢演变为现在的有五只角的皇冠。知道了这层含义,你也许会对钟表与文化的关系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谈起古董表,梅先生如数家珍。“一般人以为,只要是有一定年分的旧表就算是古董表,其实不然。所谓古董表,通常都有50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他们大多是由名厂、名师制造……” “那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董表,大多是由手工制作,几乎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这也是古董表的珍贵所在。目前存世的大多数古董表都有族谱可查,其价格动辄数以万计。” “看古董表的价值,一看产地和出产年分,二看品牌和用途,而最主要的要看它的稀缺程度。瑞士著名的百达翡丽表厂在上世纪20年代曾经为一位欧洲富豪定制过一只有20多种功能的金表,当时所费约16000美金。60多年后,该厂用130万美元重金将原物购回,足见其珍贵。” “手表刚刚发明时,绝对是财富的象征,非普通百姓所能拥有。那时的手表大部分由手工制造,而当时在欧洲云集了一批制表大师,因此,保存至今的古董表往往与这些制表大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些由钟表大师亲手制作的手表都有非常高的品质,保养良好的话,再用几个世纪也没问题。” 这点点滴滴的学识都是这些年游历海外,一边学艺,一边在史密斯的指点下摸索出来的。每逢遇见稀世珍品或是有价值的目标,梅强年便毫不犹豫地倾其所有将其买下。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梅强年始终牢记恩师对他的忠告:“搞收藏不能贪图小利,即便短期内利润可观也不要轻易出手”。而他的收藏心得是“买到手就要将它忘记”。通常他收到一份藏品后,就把它锁进银行的保险箱,除非特殊需要,决不轻易动用。 半个多世纪过去,他的保险箱变成了宝库,其中不乏稀世珍品。梅先生因其丰富的收藏和卓越的鉴赏能力被欧洲的古董表权威机构授予“古董表鉴定特权”。目前,他是惟一一位被国际钟表权威机构授予古董表鉴定权的华人收藏家。拥有一张经他亲手签发的古董表证书,您的古董表就等于有了一张全球通行的“身份证”,其保真和保值作用不言而喻。 我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饭我的血液是无法改变的 梅先生说他是个传统的中国人。在国外漂泊了大半辈子,老了还是要回来。采访中,老人一再对我说:“我是‘身在胡家心在汉’。”也许是怕我听不懂他的“广式普通话”,他亲自提笔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这句话。由此可见,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其实,梅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加入了史密斯家族的侯活晓士集团,成为集团的股东。他先后与史密斯家族三代人合作,始终亲密无间。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思乡心切的梅先生却执意要回国,史家一再挽留。他对史密斯先生的后人说:“我和你们在一起生活几十年,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饭。我的血液是无法改变的,你们留住我的人但无法留住我的心。” 就这样,梅先生带着自己毕生的收藏,于1988年回到阔别已久的香港,1999年,一心要在祖国大陆传播古董表文化的他,又进军上海,在佰富勤广场5楼展示古董表达三年时间,2002年他又在上海著名的新天地时尚休闲区内一间古老的石库门房间里建立了一家“古董艺术钟表珍藏馆”,免费向游人开放。许多人对此不解,梅先生说:“在祖国大陆,古董艺术钟表的收藏及其文化传播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外国人常常为此瞧不起我们,认为我们中国人不懂,也玩不起这个东西。我之所以在国内化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办展览,就是想在国内推广、传播古董表的文化,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懂得并参与进来。” 回顾自己的收藏所得,梅先生十分感慨地说:“世上生命无不尽,唯有时间是永恒。”他透露,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他想在国内创办一个永久性的古董表博物馆和一个钟表图书馆;他还想和国内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开设专门课程,培养古董表维修和鉴赏的专业人才;他甚至还和自己的子女约定,自己毕生的收藏可以不作为遗产继承给后代,如果国家需要,就全部捐献给国家。 谈起深圳,梅先生很有感情:“广东是我的老家,有机会我一定会去深圳发展”。他还特别提出,如果深圳的政府部门或民间热心人士能为他安排固定的展场,他愿永久、无偿地提供自己的藏品,与同行交流,供深圳人民观赏,让有志的年轻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