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子龙摄影艺术展湖南开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 10:30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谢子龙摄影艺术展湖南开展(图)

 

    4月18日,由省文联主办的《田野·舞者》谢子龙茅古斯摄影艺术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展。60余幅以表现湘西土家族古老舞蹈“茅古斯”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观众。图为观众在作品前拍摄茅古斯演员。本报记者郭立亮摄 

 

谢子龙摄影艺术展湖南开展(图)

  4月18日,湖南省文联主办、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协办的《田野·舞者》谢子龙茅古斯摄影艺术展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展出时间为2009年4月18日—4月25日。

  此次摄影艺术展共展出60余幅以土家族先民创造的古老舞蹈“茅古斯”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届时,观众可以从这些摄影作品中清晰地看到土家族古老的渔猎、农耕、生活等生活场景。

  《田野·舞者》——重现活化石“茅古斯”

  茅古斯,是历史悠久的湘西土家族祭祀性的舞蹈,被土家人称为“祖先的故事”。舞蹈以写意、虚拟、假定等叙事手段,表现土家族古老的渔猎、农耕等生活内容。这一舞蹈来自土家人和山野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是土家人对赐以自己衣食的山野的崇敬,也是土家人对自己血脉永续生存的渴望,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感。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2005年,茅古斯被国务院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作为中国文化元素,茅古斯被选中,有机会向全球观众进行了展示。

  《田野·舞者》,这个影展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什么。空旷辽远的田野中,那些舞者投入地舞蹈,氛围中透露着古老、神圣、庄严,还有超越时空的使命感。

  中国著名摄影理论评论家鲍昆对此次摄影展作出评价:“湖南摄影艺术家谢子龙先生近年来热衷于祖国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关注湘西土家族的茅古斯,并积极以摄影艺术的方式来宣传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他创作的这些影像中,可以感受到大气磅礴、形象辉煌和充满着力量感的茅古斯,以及感受到土家人悠远的历史和他们存立于天地之间的那种浩然精神。”

  真实记录——挽救茅古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论谢子龙的摄影水平有多么棒,他最想的并不是人们对他摄影作品的称赞,而是挽救茅古斯。

  虽然茅古斯已经作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却如同一个濒危物种一般处在失传的边缘。2007年初,热衷于摄影艺术的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来到张家界永定区罗水乡,受到了当地土家族朋友的热情欢迎,他们用热情的茅古斯招待了谢子龙。在群山环抱的苍茫原野上,茅古斯那散发着生命张力的舞蹈所展现出的强烈美感深深震撼着谢子龙。当得知茅古斯面临失传时,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更加激发着谢子龙开始长达两年的创作,以实际行动挽救这一文化遗产。

  谢子龙深入湘西深山,一拍就是2年。积极宣传、保护、传承这一民族文化基因。如今,谢子龙带着他的“茅古斯”已在北京等地高调展出——3月8日,“田野?舞者”摄影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进行了展览;3月14日,摄影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开展。展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谢子龙告诉记者:此次摄影展出采用免费形式开展,就是为了抢在它凋零之前,将它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谢子龙递交了《关于保护发掘土家族民俗文化》的建议,意在倡导文化多样性,希望社会各界一起来保护、挖掘土家族的茅古斯、摆手舞、土家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为什么拍摄茅古斯,谢子龙这样说:“我觉得真实记录是抢救的基础。首先,我要感谢张家界市永定区罗水乡人民政府。正是有了当地政府的积极协同帮助,才使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拍摄茅古斯。茅古斯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我们有一份责任保护传承。我希望通过2年的拍摄,真实记录并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挖掘土家族文化,加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增加就业,实现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的文化生态做一份贡献。”

  在展出现场,记者从影像作品中充分感受到了“茅古斯”的悠远和土家人存立于天地中的浩然精神力量。摄影家谢子龙以艺术家和文化保护者的双重立场,用摄影镜头为人们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湘西土家族茅古斯那令人惊艳的美丽瞬间。作品清晰练达地记录了湘西土家族“茅古斯”中围猎、祭祀、耕作、游戏、舞蹈、庆典、休憩等各种场景动态。画面中人物或吹响牛角号;低首沉凝怀念祖先;或手舞足蹈祭奠天地诸神;或挥动长矛挑起斩获的猎物;或围绕篝火,踏歌起舞。人物形象体格健硕、面容刚毅、目光深沉,肢体动作极富张力。

  影展过后,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像谢子龙一样爱上湘西的田野,爱上让他魂牵梦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古斯”。但了解谢子龙的人说,谢子龙要做的事,一定会做到底。

  附:谢子龙简介

  谢子龙,男,1966年9月出生,湖南湘潭人。大学本科学历。

  2003年重拾摄影至今,多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并在国际国内多项摄影大赛中获奖。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国家高级摄影师。

  现任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

  主要艺术成绩:

  ●2006年5月,取得国家高级摄影师资格。

  ●2007年1月,作品《璀璨》荣获湖南省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入围奖。

  ●2008年1月,当选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2008年1月,作品《秋韵》、《晨曦》、《彩虹》刊登于《中国摄影报》2008年第二期佳作专栏。

  ●2008年3月,“境由影生影由境成”系列作品刊登于《大众摄影》三月A版。

  ●2008年6月,作品《地球的眼睛》、《手拉手中国心》荣获《大众摄影》50华诞全国影友大擂台优秀奖,作品《水上的精灵》获入围奖。

  ●2008年7月,作品《飞翔中国风》荣获“我的中国符号”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

  链接: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因为有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茅古斯舞蹈是我国首批5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一舞蹈来自土家人和山野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表达了土家人对赐以自己衣食的山野的崇敬,和对自己血脉永续生存的渴望。

  茅古斯主要表现土家族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场景。湘西土家族人逢年过节跳的摆手舞,是土家人喜爱的传统大型茅古斯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歌随舞而生,舞随歌而名。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一村一寨的男女老幼齐集摆手堂或土王祠,先由土老司手举扫帚,唱起扫邪歌,然后摆手队伍举着龙凤大旗,打着镏子、围鼓,吹着牛角、土号、唢呐,燃放三眼炮和鞭炮,身着“西蓝卡谱”,头包花巾,扛着神棍,在一声“喂嗬”中入场,翩翩起舞,热闹非凡。舞姿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烈。

  摆手舞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在摆手堂进行,规模大,时间长。一般从正月初九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摆手队伍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参加者众多。主要有闯堂进驾、开头辟地、人类起源、迁徙定居、耕作劳动、自卫抗敌、扫堂关架等八个部分,穿插打镏子、唱山歌、吹冬冬喹、打花鼓、唱薅草锣鼓歌,表现土家先民跋山涉水、迁徙繁衍、农事活动、日常生活以及战争等场面。小摆手规模较小,时间较短,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在各村寨所在的土王祠举行。内容有祭彭公爵王、打蚊子、牛打架、塞冰口、挖地、下种、插田、除草、收割,表示劳动丰收的喜悦欢乐之情。摆手舞有独唱、领唱众和、众人齐唱等形式,曲调随舞的内容而变换。

  据史学家、考古学家考证,春秋战国时期,湘西沅水、澧水流域巴楚文化已基本形成,而开浪漫主义先河的伟大诗人屈原便生活在这一时代。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巴楚文化,对屈原创作《离骚》有深远影响。例如屈原创作的《九歌》中的场景就具有鲜明的湖湘地域色彩,其中《湘夫人》《湘君》《少司命》《大司命》等篇章大量描写了热闹的祭祀舞蹈,就是茅古斯舞蹈、傩戏之传承,洋溢着特有的浪漫色彩和宗教气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