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传统节日成法定假期 端午艺术品内涵多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 11:51 东方网

  在绘画方面,元代画家吴廷晖曾经绘制过一幅《龙舟夺标》的作品,其中展现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的场面,主龙船装饰华丽,前后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目前这幅作品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宋人《龙舟图》,元人王振鹏《龙舟竞渡图》等。在2001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龙舟夺标图》成扇,估价12万至15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46.575万港元。图绘楼台魏巍,湖水环绕,拱桥横跨,众多龙舟奋力竞渡夺标的生动情景。场面宏大壮观,人、船众多,旌旗招展,鼓乐齐奏,一片观乐紧张气氛。全画用笔工整严谨,楼台、龙舟俯仰曲折,细入毫端,人物虽小,然各尽其态,引人入胜。

  除了龙舟之外,通过绘画表现端午节时插香蒲和艾草叶的情景,也是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由于这两种植物具有“有驱邪毒、避凶瘟”的含义,因此将这类绘画挂在画中,常常具有辟邪的含义。像任伯年《端午图》立轴在2006年广州嘉德的秋拍中以19.8万元成交,而在2005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的成交价只有16.5万元,上面的题跋为“清任伯年先生兼善人物花卉多种画,此写端午节礼俗清供图真迹,晚年墨妙不可多见者”。

  传统文化成热点

  从古沿袭至今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时在家中厅堂摆放“岁朝清供”瓶花,选用寓意吉祥的花材,表现十全十美的主题;清明时除祭礼外,踏青归来,还将郊外的春花春草带回了家:端午节时插香蒲和艾草叶,有驱邪毒、避凶瘟的含义;中秋节时则插上各色菊花及用糖腌制桂花等,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艺术品投资中的热点题材。在上海嘉泰拍卖行的首次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就有一幅李苦禅在1981年创作的《花到中秋香益浓》立轴,成交价为72600元,上面的题识非常有意思,一句为“.桂香月朦胧,八四叟苦禅”,另外一句则是“花到中秋香益浓,辛酉夏月励公又题“。

  之所以将这些传统佳节作为国定假期,还是希望人们从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仅仅认为春节是来要“压岁钱”、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和划龙舟。而通过各类艺术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无疑可以将传统佳节的诠释更加全面。就以端午节为例,在2006年中国嘉德的春拍中,一面隋唐时期“端午”四灵八卦十二生肖镜,无疑展现了“端午”在传统文化中的内涵。生肖镜为圆形,伏兽钮,二周弦纹圈将纹饰分成三区,钮外的区内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四灵外是八卦纹,中间一圈是十二生肖,二端有“端午”二字铭,最外一周是表示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字铭文。“端午节”在农历中是五月初五。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之所以要在端午节“驱邪毒、避凶瘟”,是因为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从农历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清代画家黄慎就曾创作过一幅《端午钟馗图》立轴,在2002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估价4万至5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0.12万元。明代以前民间的钟馗像主要用于岁末,端午挂钟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习俗。明清以来,钟馗逐渐取代张天师开始驱赶五毒,原来神话里的五个小鬼干脆变形为五只小蝙蝠,五福临门的意思更吉祥喜庆,在这幅作品中,钟馗旁边就是菖蒲、艾草,很好地诠释了端午这个主题。

  随着人们对于中国传统佳节认识的深入,具有这些传统佳节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也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除了追捧作品创作者的精湛技艺之外,在佳节展示这些艺术品,以体现主人的文化底蕴,也可能成为其升值的重要方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