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私人博物馆如何应对免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19:04 收藏界

  张 丁

  眼下,各级国有博物馆正在推进免费开放。在中央三部一局联合文件的督促下,各地纷纷制定免费时间表,一时间,博物馆免费成了一种风潮,往日那些严肃高雅的艺术殿堂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普通百姓大快朵颐的文化盛宴。对此,大声叫好者有之,挺身质疑者有之,默不作声者亦有之。我们注意到,在这次自上而下的免费新政中,根本没有提及私人博物馆(官方文件称之为非国有博物馆)。笔者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私人博物馆的生存影响深远。

  从1996年至今,私人博物馆在新中国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批准设立的私人博物馆已经超过400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以上海、北京最多。而且随着新一轮收藏热潮的兴起,拟办私人博物馆的机构和个人越来越多。从资金来源看,目前国内私人博物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藏家个人出资,背后有其他商业利润作支撑,如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等;二,私营企业出资,如北京晋商博物馆、南京长风堂博物馆、浙江越国文化博物馆等;三,与政府合作,政府出场地,藏家出藏品,如苏州同里镇的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四,藏家在家里开辟展室,自己筹资运行,这样的模式最多。

  其实,关于私人博物馆生存问题的讨论,十余年来一直不绝于耳。实践证明,多数私人博物馆的运行困难重重,其中关门歇业者不在少数,主要原因是没有可持续的资金保证。虽然私人博物馆的性质也属于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但是维持博物馆正常开放运营的经费还是必需的,这些经费主要包括场馆租金、人员工资、藏品征集整理费用、宣传费用等,一般中等规模的博物馆这几笔费用加起来并不在少数,工薪阶层根本承担不起。现在能够维持开馆运营的私人博物馆多数都有其他产业作支撑,靠博物馆自身赢余维持的少之又少。有的是“拆东墙补西墙”,有钱往里赔;有的靠近其他旅游景点,与景点联票,获得一部分门票收入;还有的靠售卖纪念品获得一些收入。

  笔者认为,在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私人博物馆的生存环境将更加艰难。试想,占我国博物馆大军主体地位的国有博物馆一旦免费,观众就会形成免费进博物馆参观的习惯,如果再让他花钱进藏品较为单一的私人博物馆,除非那些非进不可的专业人士,一般观众会望而却步。既然这样,私人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应是不言而喻的。

  而现实的问题是,多数私人博物馆还在收着多少不一的门票,尽管门可罗雀;不少正在招商的私人博物馆的规划蓝图,甚至把门票收入作为自身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实行免费政策,缺了这一块收入,将来怎么维持运营,是否还能引来投资者?

  在这种情况下,私人博物馆如何应对,出路何在呢?

  笔者认为,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是收藏、保护、展示,如果没有人来看,或者观者甚少,那就失去了创办博物馆的初衷。所以,博物馆首要的任务是吸引观众,只要观众多了,即使不收门票,也会有其他的收益。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