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香港:目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5:44 北方网

  在苏富比、佳士得两公司进驻香港之前,文物艺术品集散中心是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缘何两公司落户香港以后,香港迅速后来居上,力拔头筹,独占鳌头。重要原因之所在是香港这块风水宝地,在发展文物艺术品市场上,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从历史的缘由来看,香港文物艺术品的蕴藏量是相当丰厚的,香港人文化素养高,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收藏家,长久以来是由一群文人学者所组成,他们多年来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鉴赏及爱好,已经孕育出一股强大的文化与经济根基,形成对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重要支柱。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香港位处亚洲的中心,在新加坡、日本东京、中国台湾的中心点上,顾客来往方便,占尽地理优势。香港还是自由商港,没有文物艺术品及资金的限制,也没有文物艺术品进出口关税,没有纷繁的法制约束,总之,香港有着良好的文物艺术品经营的环境与氛围,为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诸如石油危机、金融风暴、非典等,都经过香港经营文物艺术品行业的同人共同努力,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一一化解了。尤其是2000年出现的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事件,苏富比、佳士得两公司据理力争,按照拍卖章程进行,终于得到圆满成功。

  大陆买家在香港出现飙升趋势

  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自1992年北京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以来,得到迅猛的发展,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保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等大型公司迅速崛起,逐步地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好、做强,到2003年以后,使得北京也逐渐成为了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货源的征集,客户的吸引上,无疑对于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造成影响与威胁。譬如过去高价位的文物艺术品几乎都被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市场所垄断。可是2002年在日本东京征集北宋米芾《研山铭》手卷时,就被中贸圣佳公司领了先,此件重要文物最后被国家文物局以2999万元人民币优先购买的形式所购买,当时创造了中国文物最高价。2006年中国嘉德公司从美国成功征集到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八棱盘口大瓶》,以528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真正的最高价位。

  但是,由于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多短时期内难以克服的问题,赶上或者超过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主导地位,还须得一段时间。例如香港特区政府鼓励拍卖公司从世界各地搜罗征集文物艺术品到香港拍卖,没有关税的缴纳,没有纷繁的法制,没有资金进出的限制。而在中国内地就不行了,海外文物艺术品进口只能走客运,走货运就要课以重税,旅客随身携带能带多少,就把大宗或大件重要文物拒之门外。就是旅客携带进口的文物,还要在海关登记,再到大城市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查验鉴定,限期一年出境,超过一年不准再出境,手续繁琐。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税收也是很重的,画家出售自己创作的作品要课以20%的税,收藏家出售自己收藏的文物艺术品,要课以3%的税,海外回流的文物艺术品要课以2%的税。在香港,主要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仅有苏富比、佳士得两家,而这两个公司又都是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跨国公司,触角遍布全球,欧、美、亚、非都有它们的分支办事机构,影响力覆盖面积极广,货源和客户相对比较雄厚。而中国大陆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则时间短,根基浅,货源少,再加上这几年拍卖公司数量发展过猛,全国要有两百多家,仅北京就有七十多家,货源上加剧了僧多粥少的严重程度,为了争夺货源和客户,各个公司之间互相拆台,互相掣肘,内耗严重,相互抵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