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草根玩家马未都另类解读收藏(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1: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磨磨叽叽的“专家”鉴定大都没戏

  文物鉴定分层次,理论上属疑难杂症的也需要会诊。我本人并不提倡电视上那种带表演性质的鉴定,带上手套,拿着放大镜装模作样。

  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文物鉴定仍采用目鉴形式,故鉴定学又称眼学。眼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学上可称之标型学。简单地解释就是当被鉴定物出现时,鉴定者马上在头脑调出库存资料比对;如没对应的资料马上进行下一轮类比,随后做出判断。

  这个高级大脑神经活动,有时只在零点几秒内完成,不需预热,也不需反复计算,答案快到外人无法想象。举例说明,当你看到你的儿子从幼儿园门缝中露出半张脸,你马上就做出正确判断,立刻满脸堆笑,迎上前去;而不需等儿子走到跟前,脱去衣服,看看后背上的胎记才能确认是自己的儿子。你的迅速判断源于你对儿子的熟知。

  熟知是鉴定文物的必要条件。俗称说熟能生巧。对文物鉴定有两门功课:一是宏观把握该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确定它的历史框架的边缘,凡是出圈者必假无疑;二是微观注重细节,该细节由技术与文化双层构成,缺一不可;赝品过了第一关,往往过不了第二关,露出马脚一定在细节,所以细节决定成败。

  大部分民间藏品对我都是“一眼货”;凡是一见东西就磨磨叽叽,吭吭哧哧的“专家”鉴定大都没戏。

  争论:

  “床前明月光”的床,到底是床还是马扎?

  在《马未都讲家具》中,马未都大胆指出,今人对“床前明月光”理解有误。“教科书上就说李白躺床上睡不着觉了,生起思乡之情,我现在问你,你在屋里躺在床上,你这头能举起来吗?你低头还能看见自己的脚吗?再有唐代是板门,懂建筑的就会知道,光线是进不了屋的,小窗糊着绫子,屋里不可能有月光。但我通过所有的证据证明这个床是一胡床,就是一马扎。古汉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名词的分类越来越清晰。我们现在的名词概念大多是宋代定型的。就说这个‘床’吧,从战国到宋代的1000多年中是由坐具转为卧具的,唐代处于一种变革时期,用于坐和睡的‘床’都存在。但‘床前明月光’这里的‘床’应该就是指用于坐的‘胡床’”。

  湖南娱乐频道总监张华立反驳马未都的“马扎说”:从李白的“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犹闻香”到白居易的“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再到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床还是睡觉的那个床。

  对话马未都:

  “不要轻信‘捡漏’一夜暴富的故事”

  如今的马未都可谓是收藏界的明星,在艺术市场行情一路上扬的今天,他传奇的收藏经历使人们仿佛看到致富的捷径。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不回避问题,他说自己根本没有钱,如绑架他的话,肯定会后悔,他出这套书,不是为了炒作,而是为了满足大家对于收藏文化知识的需要。

  “当时各地都一样,好东西很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