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投资艺术品如同买股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7:15 金融投资报

  随着近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艺术品收藏已逐步演变为一种新兴的投资工具,以至在媒体上人们常常将它同股市、房市一起来相提并论。这一点由国内艺术品拍卖成交金额快速放大,新买家投资人的不断涌入便不难证明。更有许多人将艺术品视为“挂在墙上的股票”,购买艺术品已成为不少投资者的新型投资组合之一。眼下,艺术品“股票化”与“财经化”,正得到相当多艺术品买家投资人的广泛认同,因此,了解艺术品的股票特点,找寻它与股票的联系与区别,就显得十分必要。它有助于艺术品买家投资人少走弯路,规避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买入信号

  熟悉股票市场的人都知道,一只股票在大幅上涨前,都会适时发出“买入信号”,股民在看到“买入信号”后及时判断介入,会降低自己的买入成本,与庄共舞,获取最大利润。由此,“买入信号”也就成为股民判断介入点的一大技术指标。

  艺术品收藏投资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与股票颇为相似。当一个画家、一个品种、一个画派行情在启动时,同样会发出“买入信号”,洞悉这一点,对早日介入,降低买入成本,减小投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以2006年画价飙升跃入千万元级画家的当代艺术“新市场明星”刘野为例,他的画作在大幅涨升初期也无不清晰地发出了“买入信号”,市场行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2005底之前,刘野的油画市场认知度较低,价位尚不及四五十万元。但在2005年11月保利上海秋拍上一幅尺幅不大(90x90cm)估价仅为12-15万元的《温柔地杀我》,却出人意料地以121万元高价拍出,向市场发出了个人画价即将启动的“买入信号”。2006年,刘野的画价开始小幅启动上涨,2007年画价大幅飙升,市场高度活跃,短短两年间,海内外拍场100万元成交价以上的高达20幅,超500万元的有8幅之多。《美人鱼》在2007年9月纽约苏富比秋拍上以1080.3万元创造个人拍卖成交天价,一跃而跻身千万元级画家!比价效应

  在股票市场中,人们每每将同一类或行业的股票进行比较,来衡量一只股票是否具有“比价空间”,未来是否有上涨的机会和可能。在流通盘相近的情况下,一只股票价位低于同类股票时,会发生补涨;而当一只股票价位明显高于同类股票时,会发生“补跌”,最终缩小两者的价格差异,这就是“比价效应”。

  在艺术品市场中上述“比价效应”也同样存在。如某一画派的“明星画家”价位出现拉升后,与他具有相近知名度与艺术成就而价位较低的画家,就会因“比价效应”而受到藏家的关注。在吴冠中的画价屡破千万元大关后,买家就会在老画家中去价值挖掘,像靳尚谊这类的画家才会上涨,1601.6万元的《画僧髡残》和896万元的《孙中山》的出现也就不难理解,这恰恰是“比价效应”在市场中起作用。同样,以“写实画派”为例,杨飞云、王沂东的画价高居在上,艾轩的画价也不可能较低,相同知名度的画家其市场价位会出现比价靠齐,低者逐渐向高者看齐。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