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品交易出现第三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4:53 新浪论坛
众所周知,目前艺术品的流通市场正在迅速成长,拍卖会一年比一年多,画廊业日渐兴旺,艺术投资从专业走向民间……同时,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品交易一级市场(画廊为主)、二级市场(各大拍卖公司)的格局,以北京为代表的艺术繁荣地区出现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艺术品市场新兴现象。说它们“新潮”,是因为这些新现象有的已经与国际接轨,有的显示着新资本、新力量对艺术市场的关注和介入,有的则依托新技术、新媒体而诞生。它们的生存现状如何?对艺术市场又会有何种影响?本报记者做了一个调查。 1 艺术信托:弥补现行市场“断链” 艺术家10年后可以获取利益 来自美国的国际“艺术家共同信托”(APT)计划,2007年年中正式落户北京。据悉,不同于其他艺术基金的是,艺术家直接以作品投资。APT作为信托管理机构,艺术家在加入计划的20年中,以一年一件共20件艺术作品来投资,艺术家仍保有作品所有权,但能在未来换取回报。当APT售出某一件作品时,利润的28%将作为其投资和管理费用的回报,40%的销售收入归作者个人,另外的32%给集体公积金账户,信托中的每位艺术家都会从中获得均等的一份。听起来,这是一种保障盈利的方式,像是一个分红养老保险产品。大约在加入APT10年后,艺术家开始从其个人账户和集体公积金账户获取现金利益,可以随时提取全部或部分现金。每个艺术家都可以指定自己的继承人。 其实从根本上讲,APT实施的是一种比较严肃的经纪机制。根据他们目前已经在全世界建立的纽约、洛杉矶、伦敦、柏林、新墨西哥城、圣保罗、北京等分部情况看,共有50位目前国际活跃的美术馆馆长、艺术基金会负责人、策展人、画廊经理等组成专业阵营。 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 美国康乃尔大学艺术史博士、年轻的APT亚洲区、北京执行长杨心一对APT的中国之旅充满了信心,他说推行半年来,北京地区已经有李天元、陈可、翁奋、林一林、徐坦、邢丹文等艺术家加入。杨心一说,比如他们打算把艺术家作品向欧洲一些国立美术馆销售,按经济效益这样做肯定得不到丰厚的利润,但艺术家们普遍都很支持。“如果画家真要靠卖画挣钱不会找我们,他们的主要盈利也不会在我们这里,他们是想实现自身价值,进入国际渠道,大部分中国艺术家都不缺钱,缺乏的是严肃的、持续的推广。我们并不想取代国内现行的画廊、拍卖公司这种经纪机构,但事实上我们弥补了现行链条的一些断层。”杨心一说。 北京APT总共预计容纳艺术家250个,他们看的是“大盘子”的发展,而不是一两个艺术家的行情变化。目前艺术家们普遍接受这种“销售限制”,对卖出所得的32%作为公积金给其他艺术家平分也没有意见,因为APT里的“伙伴”都是经过挑选后有资格并列的。 2 艺术品也能“租”出效益 在国内,一些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租赁艺术品的例子不是没有,但一般都是非盈利性质的。但继上海之后,去年北京正式出现了盈利性质的艺术品租赁行业。 租赁资金艺术家得到一半 推出“艺术品租赁”的北京世纪墙文化艺术中心李国昌经理表示,“艺术品租赁”的概念在国外其实就是“艺术银行”。最早是加拿大在1972年用于支持加拿大国内的年轻艺术家而提出的,同时增加了大众接触艺术的机会。至今加拿大“艺术银行”现已收藏超过2500位艺术家的18000件作品。李国昌说,世纪墙把合作的几十位艺术家的作品租赁给一些单位,本身就能加强资金周转。而租赁方不用像买画那样要操心艺术品的真伪和保值增值问题,也不用考虑储藏、维护等问题,而他们也想通过这条另类渠道,给众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以更多面世的机会,租赁的资金世纪墙和艺术家将对半分成。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