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动荡危及艺术品市场 2008年或有大变化(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0:20 新浪论坛

  目前,次级债的负面影响在金融领域向全球扩散,受波及的还有货币和贸易层面。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随着美国的内需减少,消费大量下降,会影响中国这样的国家的对美出口出现大滑坡,也会影响部分外资的投资。幸好,中国的金融机构持有的次贷债券很少,而且仍然有强劲的经济增长,因此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很小。

  艺术市场的危和机

  虽然最近几年对艺术品市场泡沫化的怀疑声音越来越大,但至少在表面上看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比如佳士得2007年的年度成交总额比2006年增长了25%。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佳士得共有793件作品的成交额超过了100万美元,表明艺术品价格飞涨导致的“高价时代”已成为现实。近年佳士得还加强了对印度、迪拜、俄罗斯和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攻势,2005年还成为第一家进驻中东地区的国际拍卖公司。苏富比拍卖行也有类似的策略,比如他们率先在纽约大规模推出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会。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过去几年爆出的各种成交记录中有相当多的可操作因素存在。比如去年美国当代艺术家杰夫·孔斯的雕塑作品《牵挂的心》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以2356万美元成交,创造了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拍卖世界记录。可是有报纸却透露,花重金买下这件作品的是高古轩画廊的老板,而这个画廊恰好是纽约经营杰夫·孔斯作品的画廊之一。说近一点,中国当代艺术中也时常有画廊、交易商参与竞拍自己代理的艺术家作品的情况,而这些关联性交易中出现的所谓高价是否为正常的市场价格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的新兴藏家越来越多地把艺术品当做一种投资行为而不是爱好和文化遗产,这已经引起普遍的担忧。

  事实上,虽然2006年以来岳敏君、张晓刚、蔡国强、陈丹青等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作品都拍出数千万的高价,引人瞩目,但是正如以艺术市场分析著称的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赵力指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2004年开始价格涨得很快,开始时几乎所有人所有作品都在涨,按照股票的说法是普涨,但是从去年开始的行情看,最大的亮点在于记录不断地被刷新,有名的、代表性的作品卖的行情越好,已经从‘普涨’转变为‘名作行情’,这是市场的一个信号。”

  2000年前后浙江的私人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比较多,但是上一轮的书画行情之后有人选择退出,而目前进入艺术品市场的私人资金出现多元化的趋向,山西、河南的富有人士乃至东北、新疆的买家也开始进入市场,并且实力不俗,一进场就购买重要作品,所以高价位的拍品成交十分踊跃。至少从目前的趋势看,名作价格上涨的局面还将持续,因为中国内地新藏家普遍正处于开始阶段,因此收进的比率远远高于卖出的比率。

  另外,之前有很多人担心国内股市与艺术品市场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认为股市的持续走牛会吸引游资聚集,这对于艺术品市场的资金似乎有一种分流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在整体经济基本看好和资金出路狭小的形势下,无论股票市场是涨是跌,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有限。而且,艺术品市场尽管成交活跃,但其资金量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来比可说非常之小。即使股市上涨,也有部分人为了分担风险,会把部分资金分散投资艺术品市场。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