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刚:领跑中国当代艺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10:03 新浪论坛
《福布斯》杂志对当前收藏市场五大热门藏品进行点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名列榜首,张晓刚便是典型代表。 文:方焱 张晓刚的作品从2006年3月在纽约苏富比以98万美元成交开始,就一路高歌猛进,在伦敦、纽约、香港、北京等地不时爆出高价。2007年11月24日,纽约苏富比举行的“当代艺术品之夜”拍卖会上,张晓刚1994年创作的《血缘系列:三位同志》以500万美元的高价拍出,创造了张晓刚作品全球拍卖的最高纪录。如今,在上世纪80年代先锋派艺术思潮中崛起的中国当代画家中,没人能像张晓刚这样如日中天。英国的艺术杂志《Art Review》最新公布的当代艺术界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和组织中,张晓刚名列第86位,是除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外,唯一上榜的中国画家。 当下,全球艺术拍卖热潮汹涌,张晓刚的名字迅速进入了全球收藏视野。从审美和价值取向的角度而言,张晓刚画作以调侃政治符号或偶像人物为特点,被列为“政治波普”流派,奠定了其作品一贯的风格。 成长波折 与张晓刚近年声名鹊起形成对比的是,此前的很多年,他似乎都游走在中国当代艺术风景线之外。上世纪80年代初,当许多同期画家开始备受关注时,张晓刚还在苦苦寻找适合自己的主题风格,同时艰难地与病魔抗争。80年代中期,精神的压力和身体的疾病让他曾在医院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一度与死神亲密接触。如今的张晓刚是一个性情随和、笑容可掬、温文尔雅的艺术家,这也正是他找回来的自己。 张晓刚1958年生于云南,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他从4岁开始画画,但直到16岁艺术天赋才被真正发掘出来。当时,父亲带他去看望一个画家,正是这位启蒙老师,把欧洲的绘画技法和理念灌输给了张晓刚。“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学画的欲望,每天都跑到那位画家家里去学画,进步飞快。父母都认为我疯掉了。” 在文革时期,张晓刚去云南当了两年知青,期间他从没有放弃过对画画的狂热追求。“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张晓刚成了云南省唯一被四川美院油画系录取的学生。而张晓刚所在的班级,是当时全国美术界的明星班,何多苓、程丛林、罗中立、高小华等,都是他的同班同学。刚进校,张晓刚就傻眼了,“他们画得太好了,比我临摹的范本都好得多,简直跟国外的画册一样,像何多苓的画,我觉得跟谢洛夫没有什么区别。”张晓刚坦承,当时的同学里,何多苓、程丛林对他影响最大。 毕业后,张晓刚回到昆明,与毛旭辉、潘德海、叶永青来往密切,“85新潮美术运动”兴起后,他们成立了“西南艺术研究群体”,成为“新潮美术”的创作骨干,主张在理性主义之外寻找神秘而原始的生命诉求。 1990年,张晓刚决定要与过去彻底决裂,为以后的崛起作好准备。1992年他停止了创作,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与反思,旅行去了德国。他花了大量时间参观欧洲各地的艺术博物馆,观摩很多仰慕已久的名家,希特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欧洲之旅让他发现欧洲艺术的力量来源于其周围文化,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