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打通收藏者与艺术家沟通的藩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2:35 文汇报

  经济发展催生文化繁荣。时下书画类的报刊杂志已如雨后春笋。可是《书与画》作为国内老牌书画杂志,跨越了世纪,跨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并且在打通收藏者与艺术家沟通的藩篱方面着力甚多,功效卓著,赢得了书画家和书画收藏者的交口好评。

  见证25年中国书画艺术升降兴衰

  二十五年来,《书与画》杂志与读者和书画家一起,见证了中国书画艺术自新时期以来的升降起伏、兴衰发展,见证了书画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由单一到多元,又由现代复归传统的种种变迁。它曾推出的一系列专题艺术研讨会,不仅为新时期中国书画的发展留下了一笔笔浓厚的精彩篇章,也推动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普及,培养了无数的书画收藏爱好者。

  又正因为《书与画》与中国书画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与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者和书画家情感相系,《书与画》的读者遍及海内外,也遍及国内边远地区,其读者覆盖面之广,在国内的书画类杂志中可谓首屈一指。

  书画艺术家成长的摇篮

  二十五年前,《书与画》创办之初,书画界的不少前辈名家大师还健在,他们对当时在国内尚属凤毛麟角的《书与画》杂志备加关爱扶持。现在不少书画界的后起之秀,当初便是在《书与画》上崭露头角,《书与画》杂志曾记录了当今不少书画家早期的风采,记录了一大批书画家起落沉浮的行踪。

  比如,沪上著名画家萧海春先生现以山水画蜚声海内外,其作品古厚苍茫,意境深邃,气势博大。但鲜为人知的是,二十多年前还在上海玉石雕刻厂任职的萧海春是以人物画见长。当时他还画过不少连环画作品,其中一本《八大山人》引起了圈内圈外不小的反响。八十年代中期也是《书与画》杂志创刊不久,杂志举办了一次全国的书画征稿的活动,因当时此类活动还不多,全国读者热情甚高,投稿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空前的。萧海春当时还是业余作者,他以一首李白诗意为题创作了一幅意笔人物画作品,经过评审获得了一等奖,作品在《书与画》刊发之后,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萧海春又将兴趣转移至山水的创作,特别是九十年代末他在传统山水的研习上投入了极大的心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画坛弥漫着某些盲目创新,缺少扎实严谨的创作之风的氛围之下,萧海春的艺术追求显得有些另类。《书与画》杂志感受到这一点后很快与他联系,精选了他的很多精研传统绘画的课稿,以连载的方式发表,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二十五年来,《书与画》杂志不仅关注上海本地的书画家,更是把注意力放在全国范围,积极介绍全国各地书画家的艺术创作动态。例如:浙江的童中焘、王伯敏、卓鹤君;北京的张立辰、姚以京;天津的霍春阳;南京朱新建、方骏、江宏伟等,都因在《书与画》杂志上亮相而引起画坛的关注。

  书画收藏爱好者的贴心朋友

  作为一本普及性的书画杂志,《书与画》始终把书画艺术的普及放在办刊的首位,尽可能用各种读者喜闻乐见的手法传播书画知识。杂志的文章力气通俗、生动,贴近读者。尽管杂志现在名气大了,版面有限,但是《书与画》每期坚持刊登书画基础知识方面的文章,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些文章大多由名家撰写,针对性强,既可以独立成篇,聚集起来又自成系统。湖南一位书画收藏爱好者,25年来将每期《书与画》杂志作为教材,现在已经成为书画收藏研究方面的专家。《书与画》杂志还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力求使书画收藏爱好者能够通过杂志,与他们心仪的书画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读者进入书画收藏圈。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