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收藏界藏龙卧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9:28 新民晚报

  22年前,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省市级收藏组织上海收藏欣赏学会(即如今的上海市收藏协会)。今年10月,上海又将在收藏领域开启一个先例——创办两年一次的“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

  九岁女孩办藏展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上海民间收藏力图重振“半壁江山”之辉煌。首先是收藏队伍规模急剧膨胀。“文革”浩劫极大地摧毁了上海的民间收藏家底。但是上海人对收藏的星星之火从未熄灭过。别的不能收藏,他们就收藏领袖像章、火花、烟盒、邮票、糖纸等。如今已无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上海人在玩收藏。前年,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在三山会馆举办她的“收藏展”,由此可见收藏之风普及,以致到了“从娃娃抓起”。据悉,喜欢收藏邮票、钱币、漫画书、游戏卡等的中小学生也不少。上海的收藏队伍还加入了许多“外来人口”。一些长期居住在沪的港台人士以及外籍人士,也成为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发烧友,其中不乏眼光好、藏品精者。

  填补博物馆空白

  改革开放后,较早在上海出名的收藏家有收藏筷子的蓝翔、紫砂壶收藏家许四海、戏服收藏家包畹蓉、船模收藏家徐滨杰、雨花石收藏家杜宝君、三寸金莲收藏家杨韶荣、古匣收藏家方炳海、火花收藏家周伯钦、创刊号收藏家冯建忠、钟表收藏家陈运尧、海螺收藏家郑根海等等。现如今似乎“出名”的收藏家少了,但是圈内人都知道,如今上海收藏界真的是藏龙卧虎。许多经济实力雄厚,藏品档次高的大收藏家悄然涌现。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拍卖会上竞争高端中国古董和艺术品,每年投巨资进行收藏的不在少数。有的藏家拥有国宝级文物,有的拥有艺术大师数目可观的精品力作,有的收藏填补了国家博物馆的空白。

  成为艺术家知音

  本地收藏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极大推动了上海的艺术创作。过去,上海书画家的作品主要销路在港澳台和国外。如今,上海收藏家成为最大的买主。他们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经济保障,不少人还成为艺术家的知音,共同策划推动艺术家的事业发展。

  艺术品市场大幅度扩容。过去上海市民搞收藏只有“淘”东台路、福佑路古玩市场,如今选择就多了。有中福古玩城、云洲古玩城、藏宝楼等等。大大小小的画廊更是星罗棋布,甚至出现了类似五角场800号、莫干山路50号等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聚集区。每年春秋两季的拍卖盛会,是较具实力的收藏家竞争高端藏品的最佳机会。全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拍卖行,都不会忽视上海收藏家的实力,纷纷携宝来沪举办预展。

  藏家出书成风气

  收藏家出书也成风气。古瓷器收藏家刘春华前些年和鉴赏家蔡国声合作出版了《鉴陶赏瓷》,图文并茂;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撰写出版了涉及家具、古灯、翡翠、古董钟表、工艺美术、器物文化、古玩市场等方面的图书十多本;朱裕平撰写出版了《元代青花瓷》,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元代青花瓷的专著,其学术价值引起海内外关注。仅上海市收藏协会成员出版的各类收藏专著不下百余种,如蓝翔的筷箸、余榴梁的钱币、王毅的古墨、吴士保的紫砂、张海国的陶艺、张文标的连环画、杨顺发的世界铸币等专著。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