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不开传统的创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03:31 理财周报
李炯/文 周末到深圳探望好友老杜,去之前电话里他就告诉我:我最近还想去一趟古玩街。 果真等我到后还没聊上几句,他就死拉硬拽地要我陪他去淘宝,我虽然不太懂收藏,但作为设计师,收集文化也是一门必修课,何况我上次去时相中的木雕还没买下,说不定有缘再次遇到,能淘回一件也是件开心事。 于是从深圳开车前往,还是路经深圳机场,再过虎门大桥,直到中山翠亨(孙中山故居)出口再下高速。一路时速正常,没塞车,没抛锚,没瞌睡,没方便,120分钟的路程只有老杜滔滔不绝的收藏经相伴。 这条古玩街,地处广东中山古鹤镇,与珠海交界。该街已建成数十年有余,目前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古玩、古物集散地,偌大无比,堪称全国之最。这里大多是明清、民国时期的民间家具、石雕、建筑部件等。若每店必看的话,约两到三天才能逛完,明清、华财、巨龙三大市场相加,面积远大于北京故宫。至于价格,那当然比深圳、广州要便宜很多。 到那里的淘宝者,主要多是国外的大户,包括怀旧的海外华人,听说有人已经将整间房、整个宅子,不少一块砖,不缺一片瓦,整个都“搬运”到了国外,每天都有数辆的集装箱从那里运进运出,其次才是艺术家和我们这些没什么闲钱的设计师,走在那里我常常碰到气质相似的同类…… 干设计这行久了,大多会喜欢有年头的东西,似乎只有时间能证明历练之美,只有年龄能让人感悟沧桑之贵。书法要描贴,画画要临摹,作家要看书,棋手要背谱、拜老师,上美院更是人生的“大临摹”。创新都是有前提的,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如果设计完全抛开传统,那会是怎样的呢,那就太荒唐了,老外的优秀设计也是基于老外的传统。我在想,设计师为什么不能临摹呢?常常说:“功夫在诗外”,设计本是一个组装的概念,也许设计师应该临摹和包容的更多吧……设计师需要一个样样尽有的大仓库。然后不断地提炼,再把精华在合适的时候拿出来“把玩”。 老杜虽然才长我几岁,但在国内年轻的设计史里也是很有名望的元老了,很多有影响的设计都是他的作品,现在每次见到他,他总会一一介绍他的宝贝:这件来自哪里,那件我跑了多远才淘到……他的公司已经看不出平面设计的味道,公司断然就是一家雅石精品店。他的“博爱”与修养,让我感触,让我羡慕。陪他去了几趟淘宝,我大饱眼福之后也完全理解他为什么喜欢收藏了。 (作者系理财周报美术编辑) 那一年那一月 林芳华/文 12月的广州,依然温热,时而灰霾笼罩,时而阳光灿烂,让人恍惚是否身在冬天。看看报摊上,理财周报已出到21期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真是转眼间。 还记得6月中旬开始正式着手创刊的时候,当时心里真是晃晃悠悠,一个月不到的时间真的可以从无到有吗?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份报纸的创刊,既兴奋又紧张。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慢慢的清晰建立流程,对我自己确是一个很大的磨练和建造。 美编的工作就是要把编辑的文字配合图表、图片,用最恰当的方式呈现在报纸版面上。既要有形式上的美感,也要方便读者阅读。可以说整份报纸出来的过程,也是美编和编辑不断沟通磨合的过程。 在设计风格上,定位是中产家庭专业理财,既要体现专业严谨,又要不失轻松便于阅读,风格简洁,现代。考虑到100版的庞大的版数,首先就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这样阅读起来也比较有连贯性,不致让人头昏,而分成财富故事、资本市场、基金、银行、保险、科技、生活计划,各自独立成叠,也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前五叠的风格相对一致,都属金融财经类较专业严谨,穿插很多专业图表,版式尽量简洁,干净,避免过于密集。科技和生活计划则版式相对轻松,可变性多一点,在视觉上也可作一个缓解调适。整份报纸沿用一个线框的格式,在视觉上形成高度的统一性。 而每叠都有一个插图做封面,也有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减低了这100版所给读者的压力。 如此庞大的图表制作,我们的上版人员付出了最多的辛苦,每一个图表都要重新制作,看似简单却相当的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最后到封面的设计,报头字体在宋体基础上重新设计,体现专业,大气,稳重,并且做成突出的大报头好让人在报摊一眼能认出它来,配合创意的插图,让人寻味,少不了我们插图师的功劳。 这个过程中,感觉整个报纸的运作,真的是每个部门都不可或缺,彼此互为肢体,各自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哪一个细小的环节运转不灵,都会影响整份报纸的运作,所以各部门之间互相支持理解配合,真是相当的重要。 7月16日试刊,7月23日正式上市,不可能的事终于成为了现实。 (作者系理财周报美术编辑) 空白空间 伍圣游/文 空间就是空白处。 空间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它与拥挤、忙碌和活跃相反,它是我们所见事物自然、普遍存在的背景。空间是沉默的,可以是一块开阔的田地,一间空房,一幅空白的油画或一张空白的白纸…… 人们对空间早就习以为常,一般认为最好是填满它。在这本对话集中,作者杉浦康平悉心挑选出反映每个人精神气质的代表作品,以及与话题相关的图版时,为六位登场人物的个性组合、虚实相间之妙拍手称绝!来自韩国、中国、印度各两位从事设计创作和研究的参与者,将思维方式及设计手法,向着略有不同的领域延展。三国的组合使人不禁产生红、黄、蓝三原色的联想,其中又渗透着如阴阳般相位偏移的双重结构。书中的对谈形式及版面设计中,无不渗透着一种“空”的心境。 韩国的二人(安尚秀、郑丙奎)的主题是对韩国文字的关心,但两人研究的角度有着微妙的差异。中国文化圈的二人(吕敬人、黄永松),主题集中在如何面对传统上。印度的二人(P.K.乔希、柯蒂·特里维迪)都汲取了印度的古典精神,致力于弘扬其真谛。从他们各自的对谈中,可以窥见各个文化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颇有意思。为了让读者尽可能详尽地、真实地了解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作者充分利用空间展示每一位对谈者的个性主题、作品。由宏观到微观,从总论到细述,深入浅出,话题节奏控制得有条不紊。对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越是大师,越注重亲自实验、亲手制作、体验。然而整个对话过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艺术创作的灵魂,是最快乐、最灵动、最有价值的部分。 面对各自不同的基础和知识背景,多角度地演绎对话,交换意见。最终,一切有碍的理念都被抛弃了,全部返朴归真。 另一层面上,这种多角度的对话表现手段,正是观念化的精神体现。曾经单一的、静止的艺术概论形式,变成一切是相对的、综合的了;是多感官知觉、听觉的了。单一、单调的东西,很难从他们身上找到影子。因此,他们在艺术创作设计中找到了共鸣的空间。 于是,在他们的对话里, “差异”不存在于“文化”,而产生于“人”的延伸空间。消除思维的距离,在于放下观念的阻碍。铁锹和干草叉的功能区别在于中间缺失的那一块金属片。 空,才能含容博大! 《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杉浦康平与亚洲同人的对话》 (日)杉浦康平 编著 杨晶、李建华 译 定价:63.00元 (作者系理财周报美术编辑) 欢迎订阅《理财周报》!订阅电话:020-87385997(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邮发代号:45-138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