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阔的书画市场面前 艺术家眼里的艺术市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09:35 新浪论坛
□ 北京作为书画中心市场,其市场发展规模和速度属全国之首 □ 中南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商业化观念的前提,同时更无法回避的是传统文化积淀的内能作用 □ 西部书画市场的繁荣,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书画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是正比例关系 辽宁日报消息 书画艺术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过了十几年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比较成型。但从全国的市场发展态势来看还相当不平衡。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比较集中的反映在地域文化和人的价值观念上。总起来看,文化艺术的价值是依存具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而存在。辽宁的书画艺术市场与全国的市场在横向比照中呈发展趋势,但这种发展明显地受到了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制约。书画市场与市场经济是一脉相通的,书画市场与经济的大市场既有共性的东西,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遵循书画市场的规律,研究和探索全国一些地区书画市场的发展和现状,也许对我们辽宁的书画市场发展有所启发。 中心市场呈现繁荣趋势 北京作为书画中心市场,以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其市场发展规模和速度属全国之首。尤其引人关注的是2002年12月6日,宋代米芾的 《研山铭》字帖以2999万元定向拍卖,收归国有。时间仅隔半年,2003年7月13日,散落于民间近60年的绍兴本晋代索靖《出师颂》墨迹由中国嘉德公司拍卖成交,被国家收购,价格亦在千万元。这两件作品的拍卖成交并归属国家,起码有这样两个意义:一是高价收购产生的社会效应。尽管行家们认为这样的国宝级文物价格偏低。然而在公众眼里几十个字的一个字帖达到上千万、几千万是何等了得。二是由于文物级别高,又是国家收购,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主流媒体关注的意义是牵动了整个社会的注意,这种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引起了价值观念的提升。对书画市场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此时正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建国后的第二个高潮时期。 继《研山铭》与《出师颂》拍卖之后,由瀚海公司拍卖的《鲜于枢草书石鼓歌》以4620万元成交;嗣后,2004年6月24日现代画家陆俨少的 《杜甫诗意百开册页》以6000余万拍卖成交;傅抱石的《雨花台颂》由北京嘉信以4620万元拍卖成交。古今书画在很短时间段内达到如此价位,无疑对艺术市场是进一步的推动。有人认为价格离谱,有人认为是拍卖公司为赚钱而炒作。不管怎么说,市场就是这样按照其自身的规律,适应着社会的需要,以其惊人的价格,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价值。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而是以自然和自由的秩序稳步发展。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的书画市场规模日趋庞大,拍卖行云集,会展中心林立,传统的书画、古玩艺术街市——— 琉璃厂、潘家园等年代久远且一直繁荣。 更重要的是北京云集着一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庞大收藏家队伍,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全国书画市场的集散地。从北京书画市场所表现的特点看,其一,档次高。从各大拍卖行成交的情况看,古代和近现代作品居多。当代进拍卖行的也都是在全国名气较大者。其二,成交数大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每年的拍卖成交量分析,其成交数额巨大,成交量越来越高。其三,价格高。从2002年以来的几年间,成交的书画作品价格一直在向上攀升,不断创出新高。北京书画艺术市场正以良好势头稳步向前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全国各地市场,使全国各地市场水涨船高。 成熟的中南地区书画市场 这里所指的中南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南方和中原地区。这些地区属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传统文化积淀亦比较深厚地区。这些地区的书画市场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齐步。经十多年甚至更早时间的发展与培养已基本走向了成熟。中南地区的市场化为什么会那么早,首要的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使然。历史上的书画名家多生长于这些地区,而且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书画在这些地区的商业化可以推溯到明清以前,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文化基因,它给今天的艺术发展和市场化带来了必然的影响。 书画市场的发展首先是人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确定。同样是一件全国名家的书画作品,在中南地区的价格要比北方地区高出许多。中南地区书画市场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是当地名家在市场中占有了较多份额和很高的价值定位。像傅抱石、陆俨少的画作价值已达到了相当高的价格,沙孟海、林散之、王蘧常的书法作品也都有了比较合理的市场价位。这些名家艺术价值和地位确定的同时也展现了当地文化艺术发展的水平。 中南书画市场的成熟提示我们:书画艺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带来的商业化观念的前提,同时更无法回避的是传统文化积淀的内能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这应该说是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市场环境。静静想来,艺术的价值除了经济和历史这两把尺子作衡量之外还有什么呢?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是那些名副其实的书画名家。在经济发达地区连被帮助提一下旅行袋都要付给小费的市场意识中,书画家那种充满文化内涵的劳动自然受到了尊重,从这一点讲,书画艺术品的商业化与其经济发展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的。但这种关系并非绝对,从全国书画市场看,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书画市场表现着不同的特点。 西部地区市场狂热现象 与中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书画热使人难以理解。2005年国庆期间,我去了一趟甘肃,一路考察了兰州市、通渭县和天水、定西等地区的书画市常这次西部之行,使我对当今的书画市场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其中通渭的书画市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那是一个全国出名的贫困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书画之乡”,一个小县城里有近150余家画廊。这种经济滞后,而书画市场却超前发展的状况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派人到通渭考察论证,对这种贫困县的 “书画热”现象表示不甚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古敦煌的文化遗风,也有人说这是市场化运作的结果。不管怎么说,通渭的书画市场已火了多年,它不仅提高了商业化的契机,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通渭书画市场发展空间是什么力量支撑?我觉得要害的是那一个个切实在运作着的书画艺术交易实体,我专程走访了通渭的23家画廊,与我们辽宁的画廊不同的是,那里的画廊铺面都不大,大的三四十平方米,小的一二十平方米,铺面上挂的字画也不多。画廊老板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网络信息、报纸等媒体掌握全国书画家的情况,包括全国书画市场的动态,与全国书画家建立联系。二是建立收藏客户网络。每个画廊都有相对稳定的书画收藏客户群。画廊的主要收入是通过开展笔会活动。这种笔会的前奏是把全国比较有名的书画家的艺术成就在当地展开宣传,通过宣传使收藏者了解书画家的情况,画廊根据当地的认知程度,把当地收藏者感兴趣的书画家请来,进行现场作书作画。需求方通过画廊购买,画廊从中提取一定的佣金。到画廊购买字画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其他画廊老板批量收购,另一种是当地的爱好者。这些爱好者多为当地的私企老板,个体经营者,工薪阶层,虽然收入水平参差不齐,但对书画痴迷的程度相同。对好的有潜力的书画家作品肯于投资,为了得到一张好的书画精品不惜代价,有贷款买字画的,有卖猪买字画的。 甘肃经济的欠发达,与书画市场的狂热形成比较大的反差,但书画的这种狂热持续时间相当长,在这种流通中,书画艺术品价值提升了,书画家的名气提升了,收藏者的品位提升了,市场在一种良性的循环中不断地发展着。 这种市场的长期存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书画艺术市场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的与传统文化积淀有关,有的与经济发展有关,还有的与人的文化价值观念有关。甘肃书画市场当属受传统文化传承影响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市场规律的良性运行,二者缺一不可。 陕西则呈现着一种不同方式的书画市场热。2003年全国第八届书法展由陕西省西安市某企业承办。开展第一天展览馆一下拥进了3万人,看书法展要在门口排队等候,展期原定一个星期,后因观众太多延长到半个月,整个展期接待观众总数达20余万人。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地区是难以想像的,陕西的书法为什么这样热,热到如此程度,成为了全国书法界的一个话题。 陕西书法热的现象使我思索很久,前不久,我与一位陕西朋友谈起这事,我终于弄清了其中的一些缘由。一是作为古都的西安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人们对书画的挚爱是首要因素,而这一因素使书法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普及。二是市场早期发育成熟与社会文化艺术需求,使书画从业队伍已成规模。据估测西安市有书画从业者数十万人。当地人只要是摆摊写字就可以维持生活。在陕西一些地区,如果家里的墙上不挂当地名人字画是很没层次的表现。这种普遍的社会需求使书画从业人员还在不断增加,其市场展现了相当的活力。十几年前当一部分书画家刚刚放下架子开始认可市场时,陕西的书画市场已相当成熟,那里书画家的作品已按平方尺按名头进行市场标价。 西部书画市场的繁荣,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书画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是正比例关系。 西部书画市场走红的现象,启示了我们书画商业化运作过程,实际上是以传统文化为支点,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力量之巨大。 胡崇炜 1963年12月生于吉林大安。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五届楷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秘书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干部。 国家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金奖;全国第五届书法展“全国奖”等九次全国书法大展中获奖,被誉为书法界“获奖专业户”。在各种报刊发表书法理论文章50余篇。 (胡崇炜 )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