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业收藏的三种面孔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13:5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很多的艺术品运营机构都宣称他们要引导和教育藏家,将藏家培养成严肃的专业收藏家,而且艺术品运营机构经常强调的一个词汇就是系统化和学术。那么这样的学术和系统化的收藏对于个人收藏家或者机构收藏来说都有哪些模式和可能性呢?下面举一些简单的模式,以作为基本参照: 模式一,收藏模式呈现代际特点。就是说他们是立足于一代人的类似自然更替的方式来划定收藏范围,这个一代人是指艺术发展中的代际更换,比如最近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85新潮”展览,那个就是对于一代人的艺术创作的呈现的梳理,它呈现的类似一个文化考古地层学的概念,是社会或者艺术史中的一个切片,但是因为这个切片的完整和典型性,那它就具有了文献的、文化学意义上的价值,对于了解一时一地一个过程的艺术生态和其延展脉络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的,那这样的收藏无疑是学术性很高的,而且是体系化的,是自我完备的,它是一种基于文脉自身逻辑的断代史。 模式二,收藏模式呈现门类史形制。这个是将其收藏策略针对某一个具体门类或者是流派做历史性的积累的,比如在民俗艺术中有专业的皮影和剪纸艺术收藏,就是一个从最初到现今的连贯序列。而因为这种收藏方式的特殊性,所以一般这样的方式选择的是一些发展周期不是很长或者说相对容量还比较小的,比如摄影艺术收藏,比如说某种规制的明式家具收藏。这样的收藏模式因为其对某一类艺术品精深的研究、长期的跟踪和相对全面的收集,所以它具有门类发展史的意义,对于一种艺术形式的完整呈现和保存这是一种很深层的历史文化关怀,具有史学和社会意义上的价值。 模式三,做大师或者著名艺术家的专项收藏的。这样的模式因为对大师和著名艺术家的全面梳理和积蓄,它一个方面具有标本的价值,对于以后学者对该艺术家的研究提供辅助,并且具有纪念和教育的功能。另一个方面因为艺术家自然生命和艺术生命的延展以及延展中其风格的变迁和社会反应等,这些实际上是很好的一个社会风尚变迁史和艺术创作、个人选择与社会经济、文化互动的生动个案,具有多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任何专业的收藏行为要做到学术必须具有文献方面的史学意识,比如在收藏原作的时候应该与艺术家的创作手稿、笔记等一起收藏,并且在展示中应该有恰当的陈列方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