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期盼拍卖界的中国时代出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2日 13:54 第一财经日报
艾德拍卖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音进入拍卖领域时间并不长,但她却一直观察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从萌芽到迅速发展的过程。美术界从“85新潮”开始酝酿“中国概念”至今,她期盼着,再有20年的发展,国际拍卖界能有“中国时代”的出现。 赵音认为,1949年以前的早期油画,目前还有很大的潜力。由于近期当代油画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藏家的注意力,因此影响了早期油画的拍卖价格。 今年7月加盟阳光艾德艺术咨询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和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时,年仅40岁的赵音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了一次总结:25岁开始为油画大师陈逸飞工作、30岁参与编撰《世界绘画珍藏大系》获国家图书奖、35岁进入上海崇源拍卖公司组织了上海首场“西洋美术专场拍卖”、40岁进入艾德——国内的首家中外合资艺术品拍卖行。 这15年经历恰巧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酝酿到萌芽再到迅速发展的15年。其实成为今天中国油画拍卖领域的专家,是赵音并没有预料到的人生。但这一段近距离接触市场风云变幻的经历,已经不可避免地使她成为这段历史的最佳见证人。 见证国内艺术市场萌芽的十年 在赵音一手操办的2008年艾德首次现当代艺术拍卖会中,首推的油画作品就是一幅陈逸飞重要遗作《艺术家和众美女》。赵音还记得多年前拜访陈逸飞时,在他的画室里看到过这幅未完成的画稿。“当时陈老师开玩笑说:‘你别想!这是留给我儿子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在拍卖行工作了。” 由于陈逸飞与赵音的六叔、著名芭蕾舞蹈家赵志权是挚友,孩提时代赵音就受到陈逸飞影响,两家住在一栋洋房里,陈逸飞为赵音的父母画结婚照时,还不懂事的赵音只是个“在大人堆里乱窜”的角色。但是对美术最初的概念却已在赵音心里萌芽。后来陈逸飞在1980年离开上海赴美留学,而赵音则从小学毕业进入了艺术学校,从此没有离开过艺术。1993年陈逸飞回国创立“逸飞工作室”时,赵音已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并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了三年编辑。从这时开始,赵音和她的画家丈夫很自然地就来到逸飞工作室帮忙,一干就是四五年。 上世纪90年代初,是艺术市场最初的萌芽阶段。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任何艺术机构,没有画廊,没有拍卖行,连收藏家也几乎没有。艺术家都是依赖于国外的收藏家和海外市场生存。直到1997年的首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内才逐渐形成了画廊的雏形,而艺术品拍卖业也是从1994年起步的。 “上世纪90年代那10年,中国的收藏家对艺术价值的认知度是非常浅的,”赵音回忆说,“那个时候的买家只有10万元左右的购买力。那还是顶尖艺术家的顶尖作品。齐白石那个时候也就只有这样的价格。而后来,中国拍卖业的发展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推动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在1997年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一家法国画廊带来了一幅布鲁盖尔(Bruegel)的作品,当时标价50万美元,吓退了所有国内买家。当时国内的收藏家根本就不认识布鲁盖尔,更不能够想象一件艺术品会达到50万美元的价格,最后这件作品自然无人应价。但是10年后,在刚刚落幕的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再次出现了一幅布鲁盖尔的作品。这幅画的尺幅比10年前的那幅还要小,但最后却以250万美元被一位国内藏家买走。 从这点来看,拍卖业对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市场的教育的确起到了丰硕的成果。但那时的赵音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进入这样一个体系当中。毕竟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惊人发展速度是谁都始料未及的。 从一个专场过亿到一件作品过亿 赵音真正开始考虑拍卖行的工作,还是1997年的事。当时她所在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祝君波,同时也兼任了朵云轩拍卖公司的总经理。公司成立不久,人员紧缺,尤其是即将举行的拍卖会还缺一个拍卖师。这时祝君波想到了赵音。 2002年,赵音作为专业人才被引入新成立的上海崇源拍卖公司,建立了上海首场“西洋美术专项”拍卖,并在不久后升任上海嘉泰拍卖公司的西洋美术部主管。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拍卖领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这使得赵音感觉如鱼得水。 而今中国油画拍卖也在这个时候出乎意料地走入了它的高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油画的拍卖始终跳不出“小众”的框框。“那个时候一个专场能达到几百万元就已经很好了。1994年中国嘉德开设了中国油画专场,当时总成交(行情论坛)额只有400多万元,但是其中一幅陈逸飞的《山地风》就占了200多万元,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市场是很小的。” 2005年春拍,香港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场首次突破了1亿元,下半年,中国嘉德的油画专场便紧随其后创造了1.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并且还有两件油画作品成交额超过千万元。 “发展得这么快,在我们的眼里也是始料不及的。原来是一个专场,现在是一件画,2005年到现在已经五六场了,场场都是过亿的。而且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已经突破了一两千万元。现在的状态很让人激动,但又需要提高警惕。” 赵音此语道出了中国油画市场存在的根本矛盾。中国油画拍卖市场在多年来的精心培养下终于扩大了藏家认知度,这一点虽然激动人心,但是过热所可能导致的市场停滞却似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于拍卖行头顶。 “欧洲的传统体系是艺术先存在和积淀,再推动艺术市场的形成的,但是中国的状态则是先有艺术市场的推动,才让人们知道了艺术的存在。我们都很珍惜现在这个得之不易的状态,如果没有这样的红火,也不会有让大家认知的可能。但也希望它不要矫枉过正,不要让艺术市场的状态过多影响艺术的本质。” 中国油画价格还有上升潜力 但是赵音所担心的停滞状态并非泡沫。她认为国内艺术品市场资金进入量不够、收藏群体的力量也太小,还远远没有达到形成泡沫的条件。“中国现在的收藏还是以个人收藏为主,基本没有基金运行,还是属于很原生态的收藏状态,存在不了泡沫。只是藏家能否接受艺术品价格的问题。中国内地市场现在的问题还是供求关系不平衡。” 对于经营中国油画的大小拍卖行来说,目前凸显出来的这些重要当代艺术家,已经成为了一个拍卖记录的保证。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拍卖行争相寻找的资源。然而每个艺术家一年只出产十几件作品,这十几件资源根本不够分。 而另一方面,市场上还有很多艺术家的价值仍被埋没;一些很好的作品,由于市场认知度不够,而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赵音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刘海粟的作品,平均一张画应该能达到400万元,大的甚至达到1000万元,但是现在还在100万元左右徘徊。” 因此拍卖业就面临一个两极分化的局面,重要的作品资源难求,好的作品难以推广。这正是市场还不成熟的表现,但这也是市场潜力的所在。 有眼光的收藏家如果在这个时候找出艺术家当中的潜力股,挑选其精品跟进,可能会受到很好的回报。 赵音认为,1949年以前的早期油画,目前还有很大的潜力。由于近期当代油画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藏家的注意力,因此影响了早期油画的拍卖价格。事实上,包括刘海粟、颜文梁、林风眠等第一代艺术家都值得关注。但由于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著录资料上存在先天缺陷,因此对于作品的真假,买家还需格外留心。 而在当代部分,由于艺术家队伍庞大,而市场容量度又很小,因此也有很多好的艺术家还在整理当中,没有被认知。比如现实主义画派的杨飞云、艾轩、郭润文、何多苓。他们与同一时期的其他艺术家的价格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正是他们的潜力所在。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写道,一个时代的艺术发展,它的高峰有多高,取决于它的金字塔塔基有多宽。中国油画的扎实基础,正是赵音看好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原因。“中国油画经历了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积淀,和近百年‘西画东渐’的进程,明显地在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发展当中看到了成果。我参观过许多海外的博览会,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力量和在整个展览会上表现出来的绘画冲击力。” 在西方,“中国概念”从“85新潮”开始酝酿,到2005年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赵音预测:“如果再有20年的发展,那‘中国概念’就能形成一个时代,如果这个时代很强势的话,就会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到时候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就远远超过现在,甚至可能过亿。”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