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当代艺术备受争议:金矿还是泡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20:21 北京日报

  

  近一两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在海内外急速飙升,也由此备受争议与质疑。近日,北京“保利”召开“中国现当代艺术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专门就当代艺术品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展开了讨论,当代艺术品究竟是“金矿”还是“垃圾”?当代艺术品屡创天价是否物有所值?投资当代艺术品的泡沫和风险有多大?这些成为收藏、拍卖、美术界均广为关注的热门话题。

  淘金期已过,金子与垃圾并存客观地讲,眼下当代艺术品既不是遍地黄金,也并非充斥垃圾,而是金子与垃圾并存。应该说,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佳投资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早已不是昔日的遍地是金,而变成淘金不易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上涨波——“价值发现期”已经结束。

  当代艺术品真正意义上的“金矿”是指2005年以前,因为当时国内绝大多数油画家的作品尚在低位徘徊,价格能超过百万元的可谓凤毛麟角。进入2005年秋,国内当代艺术品开始出现大幅上涨,2006年始,张晓刚《同志120号》在纽约苏富比春拍以97.92万美元一炮打响,才真正拉开了中国当代艺术品飙升的序幕,并由此带动了岳敏君、方力均、刘小东等人画价的猛涨。随后,在国内出现了北京保利秋拍刘小东《三峡新移民》2200万元的高价,老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也水涨船高,《长江万里图》在北京翰海秋拍以3795万元刷新了国内油画拍卖新天价,当代艺术品的热度从此令人刮目相看。

  在当代艺术异军突起后,价值发现的功能已经完成,从前被边缘化、被市场冷落的局面已彻底发生改变,低位淘金已绝非易事了。同时,必须承认,行情的整体升温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的现象,不少毫无艺术性可言,缺少投资价值的作品也趁机“搭车”上涨,垃圾屡见不鲜,价位高估比比皆是。尽管“金子”还没有绝迹,但在价位高旋、风险急剧加大的情况下,做好甄别选择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金矿”之说显然缺乏依据,称之为“被开发了的金矿”恐怕更恰当、准确一些,因为从前买了画就赚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泡沫是正常市场现象,夸大或轻视都不可取

  关于当代艺术是否存在“泡沫”,可以说争议分歧一直较大。笔者以为,这主要因为利益、角度不同造成的,盲目夸大泡沫或有意忽略泡沫的态度都不可取。

  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行情是否含有泡沫成分?中央美院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任赵力认为:“关于泡沫有很多不同意见,有很多人说泡沫成分很大,另外也有人认为没有泡沫的市场不是好市场,还有人说这就像倒啤酒,倒的人不好才倒出泡沫。人们对于艺术品市场的通常认识是,一个东西暴涨,暴涨完了之后就是暴跌,而暴涨这里头肯定有泡沫。”而赵力不这样认为,谈到泡沫,他认为是人们习惯性经验在作怪。“价格上去后一定要暴跌下来才是调整吗?不见得。就当代艺术品市场来讲,从整体行情到名家行情再到作品行情,一直都在进行内部调整。比如有的艺术家前几年火得不行,现在却不见人影了。这种内部调整已经降低了泡沫风险。艺术品市场与一般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品市场有重要作品与一般作品的区别,市场也正是利用了这点来进行调整。此外,泡沫问题还涉及到供求关系,尤其是‘求’,这就是资金,包括增量资金、后续资金。从这点来看,海外最大的资金还没有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泡沫肯定会有,关键是它对于整个结构的破坏性有多大。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泡沫不是主要问题,它的积极方面总是大于消极方面。”

  笔者以为,尽管市场各方对于泡沫持不同意见,但由于艺术品市场不规范因素带来的诸多不健康因素大量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就时下的情况看,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不过150亿元,年成交额相对中国人整体可支配的财富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当前的泡沫论调呢?首先,我们要分清楚两个概念:一是“市场泡沫化”;二是“局部泡沫”。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仅泡沫程度不同,对整个市场的定性有天壤之别。少量的泡沫是经济活动的正常市场现象,无碍于市场整体的健康发展,而市场存在过量的泡沫甚至市场泡沫化,无疑将使市场陷入投机的巨大风险,亟须市场各方人士警惕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当代艺术市场泡沫虽然是局部的,但是其积累起来的潜在风险正在加剧。

  对一个资本市场而言,有投资就有投机,泡沫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特别对一个新兴市场来讲尤其如此。所以就当前看,如果只站在拍卖一方的利益考虑,故意人为降低泡沫是有失公允的,否定市场存在泡沫,匆匆得出“市场无泡沫”的结论,这类人难免有掩盖问题之嫌。同时也应辩证地看待市场中的泡沫,不能强求市场“零泡沫”,因为零泡沫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不符合资本市场的特征。夸大与轻视泡沫的态度,二者都不可取。轻视泡沫只能导致泡沫越积越多,直至市场崩盘。而夸大泡沫则会使投资者缩手缩脚,使市场失去发展的良机。

  笔者以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是由市场发展过快、场内外资金推动、人为炒作等多方面造成。首先,行情由“过冷”转到“过热”仅有短短一两年的时间,价格的急速飙升使泡沫大量产生。其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整体看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对于盘子并不大的当代艺术板块而言,只要有新的场外增量资金加入,就将引起行情的大波动。在这一点上,它同

股票市场毫无二致,“量价关系”决定市场涨跌,先有“量”,后有“价”,没有资金上的量,价格上涨就无从谈起。就国内当代艺术品的上涨而言,板块轮流涨,资金总是趋向于流向容易带来短期收益的品种。前几年投资中国书画的一些买家这一两年也将部分资金转向当代艺术品,连投资古美术的台湾“寒舍空间”今年也开始投资当代艺术,仅2007年在国内春拍中就举走了6000万元的当代艺术品。对张晓刚、方力均、岳敏君几位当红画家也是如此,海外资金造就了他们的天价。“写实画派”之所以在国内走红,也是有相当资金屯集于其中。在海外炒“当代”,国内炒写实,都因为筹码在自己手中,双方谁也不愿给对方抬轿子。在大量资金推动下,原有的价格平衡被打破,市场泡沫也就一点点增生。其三,人为炒作也是罪魁祸首,在利益驱动下,不少炒家、画廊、画家为了一己私利纷纷加入到造市的队伍中,假纪录、假成交司空见惯,使人们对当今的许多天价、成交率产生怀疑,人为因素使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投机,泡沫迅速膨胀。

  当代艺术从短期看,由于上涨时间还不太久,热度仍会维持一段时期,充满“猴性”是新兴热点板块的一大特征,价格可能上蹿下跳,是否具有稳定性令人担忧。既然它的飙升是由场内外资金流动引起,那么资金的游离也会使它出现调整。泡沫的溢出和破灭是迟早的事,随时进行内部修正是最好的,累积到一起只能是破坏性的。未来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品行情应是涨跌互见,一路上涨恐怕只能是有些人的一厢情愿。(牟建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