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它们平地而起好似当代巨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5日 18:0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杨 琳

  法国当代雕塑家皮埃尔·马利·勒热纳(Pierre Marie Lejeune)最新雕塑作品于9月20日在上海南京西路五卅广场隆重揭幕,展览为期2个月。此次雕塑展是勒热纳到中国两年来第一次在上海的公共空间展出其作品,也是勒热纳与香港对比窗艺廊合作以来首次如此开放地接受中国大众的检阅。

  勒热纳1954年出生于浪漫的艺术之都法国。他的作品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家被广泛展出和收藏,还为许多公共空间进行项目创作。他的雕塑特点是强有力的建筑形式,它们平地而起好似当代巨石。此次共展出8件作品,以虚拟文字和字体的变形形成独特的雕塑造型,探求形式和视觉的规划,让观众充满想象空间。这些抽象的形式在艺术家的语言里成为一种在城市公共空间这张“纸”上书写的个人“字母”。其中4件是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灵感源于菲力普·德贝克的明朝桌子藏品,关注的焦点在于桌子的腿和顶的独特连接。在材质上使用的是上漆的钢和不锈钢镜子,都是在中国制造。作品表面所呈现的镜子反射了过路人和周边的环境。对于勒热纳来说,城市是“生活实验室”,艺术是这个炼炉的精华所在。把作品置于公众中,“废除与‘大众’的距离”。

  勒热纳告诉记者,作为一位西方艺术家,要想中国民众接受他的艺术和设计,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这里面除了对他的认知不够以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文化差异。然而在这种“差异”下创新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他说,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他们在西方都得到了认同。他很早就想来中国,希望能亲身来体会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从而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上走出更新的道路,能与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家进行交流与沟通。与香港对比窗艺廊(Contrasts Gallery)创始人林明珠女士的结识,让他的想法得以实现。加之对勒热纳作品的欣赏,“对比窗”开始与勒热纳合作。在合作的这2年时间里,勒热纳创作了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作品,并先后在中国的北京、香港、上海等地展出,例如,2005和2006年的上海雕塑双年展,“对比窗”特别策划的上海、北京、巴黎巡回展《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还有《邵帆&皮埃尔·马利·勒热纳-雕塑-2 个大小》联展,以及刚刚结束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等多个展览。

  1992年,艺术赞助人、收藏家和艺术品经营者林明珠创办了香港对比窗艺廊,它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当代艺术的艺廊。林明珠认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应该彼此吸收文化传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探索一种“跨文化(Inter-cultural)”艺术。 这种“跨文化”并不是指要融合不同的文化,而是通过尊重与理解不同的文化来创作一种新的、极具爆发力与表现力的交流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