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老江北文物明年将在鸿恩寺展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 17:52 新华网

  泛黄的文革小报、精美的字画、渗透着古老气息的旧式雕窗……当老江北正要淡出人们的记忆之时,一批该区文物的复兴正在悄然进行。昨日,记者从江北区文管所获悉,为更好地保护江北馆藏文物,让市民重拾老江北的历史记忆,该所已于近日对入库的珍贵藏品展开了全面修复保护工作。修复文物包括瓷器、陶器、字画、木质、石质等上百件藏品,预算资金达20余万。修复工作完毕后,这些宝贝将有望于明年在鸿恩寺公园的艺术中心公开亮相。

  

瓷器最难"变身"

  为确保修复藏品在修复过程中的完整性,江北区文管所专门邀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等相关专家对受损藏品进行了会诊,并在所内搭建了一个30平方米的临时修复室。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昨日上午,30件木制品与14件陶瓷品已"华丽转身"。

  "这是1987年建所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修复工作,这些文物的来源,包括江北区的旧城拆迁、墓葬发掘、私人捐赠等各种途径。"江北区文管所所长张明表示,在上百件藏品中,瓷器的修复最为困难,"瓷器修复是在熟悉其时代、器形、纹饰基础上而深入进行的,修复之时,在温度、色泽、造型等方面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据张明介绍,此次修复的14件陶瓷品(11件陶器与3件瓷器)时间从汉代到民国时期。"陶器与瓷器的修复总共用了半个月时间,而光是一对影青瓷瓶就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来修复。"

  文革小报别具一格

  在修复室中,堆积如山的文革小报格外引人注意。据介绍,此次修复的文革小报一共有164种300多份。《红卫兵报》、《山城战报》、《造反军战报》、《文攻报》4家当时在社会上颇具影响的文革小报都收录在案。

  "《红卫兵报》是我市第一张由造反派组织编印的四开四版小报,而亲眼看见它的人却很少。"张明表示,作为当时宣传工具的文革小报,因具有浓烈的"革命造反"色彩而区别于其他任何报纸,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在小报中,你会发现很多想不到的东西,比如报纸的名称就有《我们三个不干了》、《送瘟神》、《硬骨头》等。"

  如此多的文革小报是如何搜集来的?张明向记者透露,这300多份报纸是他于4年前,以废品收购的价格从一位市民手中购买而得,"当时觉得挺有意思,就花了50元买了下来。"

  据悉,这些小报将于今日送往包装厂进行药物处理与塑封。

  珍贵文物"另开小灶"

  参与此次修复的文物,有两件受到了特别待遇,将于近日送往三峡博物馆修复中心进行修复:一件是民国时期著名戏剧家、政治家蒲伯英的一幅书法,另一件则是清朝光绪年间巴蜀本土画家樊世珍的一幅鲤鱼图。

  据了解,这两幅字画都是70年代由私人捐赠给文管所收藏,其中蒲伯英的书法被定级为国家三级文物,而樊世珍的鲤鱼图尚未定级。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两件文物均遭到不同质地的破坏,出现严重的断裂残缺、发黄、变脆等现象。特别是樊世珍的鲤鱼图,画色灰暗,数处水迹、油迹与霉点已让画中鲤鱼不再灵动。

  "两件文物是重点保护对象,将采用揭裱修复的方法对其进行抢救。"张明表示,揭裱修复过程复杂,且要求较高,两件文物将于近日送往三峡博物馆修复中心"另开小灶"。(记者 夏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