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云叔:多变的印章市场 不变的艺术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 04:08 第一财经日报

  吕宁

  作为篆刻家,徐云叔与一批前辈艺术家过往甚密,但他比他们幸运的是,他见证了中国印章市场由冷到热的变迁过程。1992年徐云叔的两方印章被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选中,开了我国印章拍卖的先河,此后内地印章拍卖市场也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过程

  199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秋拍中推出了篆刻家徐云叔的两方印章“美意延年”和“宁静致远”,此举开了我国印章拍卖的先河。这年7月,徐云叔刚从美国移居香港,苏富比便登门求章,这令徐云叔备感意外:“我当时还担心当代篆刻家的印章从来没有拍过,会不会有人要。结果两方印章都拍得很好,每方拍到了五六千港元。”

  2006年底,徐云叔从香港回到出生地上海定居,巧的是,杭州西泠印社马上在2007年1月推出了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印章专场拍卖——“犀象印萃”。这是国内首个大规模的印章专场拍卖会,荟萃了800余方近现代篆刻名家名作,吸引了不少收藏家眼球。

  这场拍卖中,一枚方介堪为张大千所刻的“潇湘画楼”印,以99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被一名画家拍走,高出估价近6倍,一举创下单方名家篆刻拍卖的最高纪录。

  其实制印人方介堪先生正是徐云叔的“师伯”,他与印坛另一名家陈巨来同侍一师——赵叔孺先生,而徐云叔正是陈巨来的得意门生。三代篆刻家皆为同辈中的佼佼者,又都见证了中国艺术市场,尤其是篆刻艺术市场的变迁,其中最幸运的莫过于徐云叔了。从1992年开始,印章的收藏价值被发掘,到今年年初行情骤然看涨。可见篆刻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之提升,用徐云叔自己的话来说:“老一辈的篆刻家能真正靠它(篆刻)生活的为数不多,这跟现在完全不同了,现在我能够靠自己的艺术生存。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爱好又能够支持生活,这是很幸福的事情。”

  师从名家,学艺八年

  徐云叔出生书香门第,因舅舅而先后结识了著名书法家白蕉、画家唐云和篆刻家陈巨来。1964年,年仅17岁的徐云叔已经是这三位大师的入室弟子了。徐云叔说:“若不是当初这段缘分,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然而成就徐云叔的也不仅仅是缘分。

  从师不久,徐云叔便很快展现出了书法篆刻方面的天赋,白蕉平时不苟言笑,却对徐云叔不吝赞赏,常称他“笔性好”。而为人开朗健谈的陈巨来则更大胆地预言“假以时日执印坛之牛耳者非君莫属。”在当时这虽只是半句戏言,但数年后,徐云叔的确已经在当时上海书画篆刻圈内小有名气。

  徐云叔高中毕业正值“文革”之初,这场运动不仅中断了徐云叔的学业,也几乎断绝了老一辈艺术家与外界的接触。但这反倒给徐云叔创造了一个再好不过的艺术学习氛围。在后来的八年里,徐云叔几乎天天往几位老师家里跑,而其他画家需要刻章时,也会叫上这个“听说刻章刻得好的”年轻人。

  一次徐云叔临摹了一幅《青藤芭蕉图》去请刘海粟先生指点。想不到刘老兴致勃勃地示范了一幅,赠与徐云叔,并题跋道“一九七三年九秋,云叔以所临青藤芭蕉见视,乘兴涂抹,墨气如涌,别有生意,云叔爱而持去。七十八叟 毘陵 刘海粟。”还盖上了徐云叔为他刻的两方印章“墨三昧”和“海粟长寿”。这一年刘海粟78岁,而徐云叔26岁,而这幅纪念两人忘年之交的画作,至今还悬于徐云叔家的客厅正中。

  “安思远珍藏记”蜕上国宝

  然而当“文革”结束后,老一辈艺术家们很快恢复了各自的繁忙活动,徐云叔的从艺生涯也日趋成熟。但在那时,内地几乎没有一个流通的艺术市场,书画由国家的文物商店统一收购,再出口到境外,而印章却是乏人问津,反倒是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颇受关注。于是1979年中美建交后,徐云叔也加入了留学美国的行列,1982年他来到了纽约,选择了那里最接近篆刻的学科——版画。

  “美国人虽然不懂篆文,但他们却把篆刻当作一种雕刻、一种线条的艺术来欣赏。”和当时的市场相反,内地的篆刻艺术水准远高于其他地区。而在内地,这个圈子却不大。徐云叔说:“在少数几个印社中,比较有名的西泠印社当时也只有几十个社员。”因此徐云叔刚到纽约,就有许多美国学者、收藏家以及一些华人慕名前来请徐云叔刻章,其中包括一位叫安思远的美国收藏家。

  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购回的四卷《淳化阁帖》就曾由安思远所藏。如此,徐云叔所刻的“安思远珍藏记”印也就自然出现在了这四卷珍贵的法帖上。但徐云叔本人却是直到购回一本《淳化阁帖》合订本后,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刻的印章赫然蜕在国宝上。而更令他吃惊的是,另两方熟悉的印章也出现在了同一幅法帖上,一方是由他的老师陈巨来为当时一位收藏家蒋祖诒所刻的“官帖簃收藏印”,而另一方则是出自他的师祖赵叔孺之手,刻给上世纪20年代著名收藏家周湘云的“古鄞周氏宝米室秘笈印”。三代师徒的印蜕能以这样的形式聚首,令徐云叔感慨万分。

  上世纪90年代初,内地艺术品市场正是百废待兴,而香港却早一步形成了一个颇具实力和眼力的收藏家群体,许多画家此时也开始回流至港。在香港,徐云叔一直有着一大批知音,徐云叔正是应着这批知音的盛意移居香港的。

  徐云叔回内地不到半年,就有了1992年香港苏富比的那场拍卖,而内地的拍卖行也很快跟进。最近一次的2007年3月18日长风拍卖会中,徐云叔的一方寿山石篆刻,也以4.4万元成交,比1992年在香港苏富比创下的首个印章拍卖纪录高了近10倍。

  此时的徐云叔,再没有理由不回到上海。徐云叔还记得自己30岁时,唐云、程十发、谢稚柳、陈佩秋、陆一飞、陆俨少等十位忘年交老艺术家曾各赠他一幅画庆生。“当时上海著名的画家基本上都在其中了。”如今再次回到上海,已是物是人非。老一辈艺术家多已凋零,徐云叔也年届60,而当年志同道合的“小朋友”,如今都成为了各自领域里的独当一面的人。然而徐云叔与圈子里的往来一如既往——画家朋友们送他画、他为朋友们刻章。而拍卖市场上的变化,对他来说最大的影响,可能还是“田黄的价格又涨了多少”吧。

  Related

  相关

  自古以来,印章一直被视为一种实用工艺品,其价值也主要由印章本身的材料来决定。这直接影响了印刻的收藏及投资。然而,随着近两年来,印章拍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不少收藏者开始把印章看作是艺术品市场的“潜力股”。

  由于印章的制作由选材和篆刻两方面组成,因此,鉴定印章的价值也要从印材和刻面两个角度来看。

  素有“印石三宝”之称的田黄、

芙蓉和鸡血,是最名贵的印章用材。其中以寿山的芙蓉石最适合篆刻,而福州的田黄石则最为稀有。俗话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但随着近来印章拍卖的升温,如今田黄的价格早已远远超过了黄金,甚至达到一万元一克的高价。除此以外,浙江的青田石、内蒙的巴林石以及象牙等也皆为印章的常用印材,只是在名贵程度上都比前三者略逊一筹。

  而刻面高下则主要看是否名家之作。即使是名家作品也有精粗之分。但无论是印材还是刻面,都有造假的可能。因此对于新手买家来说,还是要从熟悉各类印谱、了解篆刻家的生平和作品入手,并认准声望较高的拍卖行,以防受骗。

  目前,印章拍卖已分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明清皇家玺印,独成体系;处在第二层次的是田黄印章,由于材质珍稀,一直是拍场上最为活跃的品种,价格遥遥领先,成交率较高;第三层次是历代古印章,主要以金、银、铜、铁等材质为主,数量不少,价格普遍不高,而明清以来的其他石质印章,主要以鸡血、青田石为主;第四层次是玉印和竹木牙角材质印章;第五层次是当代名家印章,这一层次远未形成气候,随着印章拍卖热潮的影响,相信这一板块的发展速度将会非常迅猛。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