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抽象艺术:拍卖市场原始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4日 16:1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晶

  北京报道 3月24日,“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文本”在798的锦都艺术中心开展,展出了国内24位艺术家的抽象艺术作品。几个月前,这个展览曾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锦都艺术中心去年曾举办过6次艺术家的个展或群展,集中的全部是抽象艺术作品。“第三空间”的说法来自画廊艺术总监荣剑对现有的艺术市场的划分,在他看来,以王沂东、靳尚谊作品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油画是属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空间”;以方力钧、王广义为代表的波普或“泛波普艺术”是“第二空间”;而抽象艺术则被他定义为“第三空间”。荣剑坦言,做这种划分,也是由于就现有的学术影响力和市场效率而言,抽象艺术还无法和写实艺术、波普艺术相比,它还是一支处于边缘的正在成长的新的艺术力量。

  荣剑认为艺术投资有个“性价比”的问题,如果说写实和波普的一线作品现在一幅绘画以百万为计量单位,抽象绘画则是以万为计量单位,这里面有巨大的差距空间。“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这就好比你是买炒上去的股,还是买原始股。”

  去年以来,一些国内年轻画家的抽象油画已经显现出一些良好的市场升值趋势。丁方1991年创作的作品《毁灭的所多玛城》,2005年5月在荣宝春拍的时候成交价是7.15万元,到2006年11月,此幅作品在保利秋拍中拍到了13.2万元。

  当然,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不规范的因素还很多,比如画廊业鉴定水平不稳定、艺术作品免税制度缺乏、拍卖行的恶性炒作、艺术作品主题重复、艺术家创作状态不稳定等等。记者就如何进行

艺术品投资的话题采访了锦都艺术中心的总经理朱胜军和艺术总监荣剑。

  EO:您接触的藏家是如何来处理投资和收藏的关系的?

  朱胜军:其实目前投资和收藏两种主体始终是共存的。一方面人出于对艺术的兴趣收藏,喜欢通过买艺术品提升艺术品位,另一方面人则是把艺术品当成保值增值的载体,具有投资的特性。出于收藏目的的不十分看重盈利,涨了他也不会卖,但他会非常高兴和自豪。投资就是要以套现为目的,所以要很专注于分析热点和动态,研究各种渠道,比如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点位去出售艺术品。

  EO: 进行艺术品投资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个变现的问题。

  荣剑: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都是艺术品投资。50美金买的波洛克的作品,放40年,现在的价格是2000万美金。40年上涨1亿倍,这是当时谁也没料到的。但这也正说明,艺术品升值的变现性要大大低于

股票
房地产
。因为作品流通性的建立要有个过程,这就需要藏家自己来判断。

  EO:您过去是做投资公司的,现在转过来做画廊。这里面有什么共通之处吗?怎么才能保证投资的成功率更高呢?

  朱胜军:艺术品投资和风险投资很类似。风投是把公司运作成功,成本就回来了,但最终能不能成功上市,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所以风险投资一般最少同时投十个项目,如果两三年内有一两个成功了,其他赔了都没关系。这就是一揽子计划。投资艺术品也是一样。比如我投资抽象油画,就有一个信念,可能若干年后,抽象就和现在的写实和波普一样红,肯定也会产生一线艺术家或者若干代表性人物,但一定就是从现在从事抽象艺术创作的这个群体中产生的。

  EO:基于什么样的标准判断应该投资哪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呢?

  荣剑:首先应该满足你个人审美的需要,所以艺术投资要建立一个比较长远的观点。但是对于大多数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可以有这样几个标准:重要的展览记录,即画家参加过什么样的重要展览;有没有重要的发表记录;艺术家的学术背景和现有的学术地位,通过这些就可以大致判断他的价值。或者简单一点讲,对艺术家的发现,跑有实力的画廊就可以了。

  (文中拍卖数据来源于雅昌艺术网)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