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古玩市场陷阱重重 收藏怎样考眼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4日 14:28 金羊网-新快报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如今,收藏已经成为与房地产、股票并行的投资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大军之中,这兴旺了古玩交易市场,但是也给艺术品市场增加了一个显著的特征———伪造的艺术品、工艺品层出不穷,且以假乱真,“李鬼”随处可见。

  在街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摆地摊卖所谓“旧物”、“旧画”、“名家画”。作为收藏爱好者,以为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捡漏”,殊不知“陷阱”就在眼前。如今古玩市场上的售假、制假者较之古人毫不逊色,古画、古籍、铜器、玉器、钱币、像章、邮票等领域的赝品随处可见。

  其实,自古以来古玩市场都是鱼目混珠的,古玩市场所卖之物也并非全是古玩,关键是要看买者的眼力。古玩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在古玩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误假为真和误真为假的事例不计其数,层出不穷。记者走访了文物店、拍卖行以及资深藏家,帮助收藏爱好者们尽量多淘宝,少“吃药”。

  案例1 “吃药”导致档口关门

  去古玩市场购物需要眼力,在古玩市场做生意同样需要眼力,如果屡次收错东西,则很容易亏本,甚至导致档口无法维系,这里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收藏爱好者在西关开了一个古玩档口,一次他买了一个民国粉彩大缸,花了将近6万元。买回后发现“吃错药”了,去找别人退货时,对方已经跑了。另外一次他买了一百多块墓碑,结果又买错了。不久他又买了木雕的花板,这回东西没有买错,但是花板质量不好,卖不出价钱。三次“吃错药”,亏了不少钱,最后档口支撑不住关掉了。

  专家谈

  古瓷、书画一直是收藏市场的热点,大量赝品也就应运而生。

  广州市文物总店曾波强在文章《古瓷收藏陷阱种种》中分析了两类“李鬼”的造假伎俩:

  工艺造假———人类历史上,人们处于各种目的,制作了大量古陶瓷复制品或伪品。根据工艺技术的不同,仿古瓷可分为三个档次:高仿瓷、中仿瓷、粗仿瓷。这些仿古瓷能迷惑不同层次的收藏爱好者。

  做旧———把新仿古瓷做旧,去掉火气,使之有沧桑感,看起来有旧的感觉和使用痕迹。首先是去“贼光”,新瓷的釉光是浮而散的,行内人称之为“贼光”。去掉“贼光”是仿古瓷要过的第一关;其次是作伪,经过岁月的腐蚀,古瓷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各种痕迹,作伪就是让新仿瓷出现这些痕迹,有的不惜打烂新仿瓷,再拼接做旧,有仿出土作伪、传世作伪、自残作伪和新器接旧器作伪等四种作伪手段;再就是编故事,造渊源,这是造假者惯用的手段,并且屡试不爽。编故事有说祖上是大官的,有谎报收藏时间的,有假托名专家鉴定的,有出版图录作伪的,有说盗墓所得的,有利用偏远山区行骗的。

  曾波强说,目前市面上古瓷收藏者,有90%以上收藏的是假古董,有相当部分收藏者上当了仍浑然不觉,直至有一天要作出处理时,到处碰壁才醒悟,更有甚者,有的收藏者知道自己辛苦收藏的是赝品时,又去骗别人,以转嫁损失。因此收藏者应端正心态,不要一味想着捡漏、以小博大、贪小便宜。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