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眼力不过关让收藏者白掏钱打水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3日 10:02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2月22日专电 (记者 石庆伟) 鉴别古董的真假、年代、价值的能力,古董界称为眼力。沈阳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支运亭研究员告诉记者,受到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中国文物研究与鉴定工作中断多年,导致人才断层,改革开放后收藏业才逐渐红火。由于大多数人没有经过深入研究和学习,眼力不过关,买到大量赝品,一些人甚至血本无归,教训惨痛。

  业内人士说,从事收藏,谁也不敢说自己不会走眼、买假。沈阳市从事收藏20多年的张允明先生告诉记者,古董市场上,花数万元、几十万元买了一屋子赝品的收藏者大有人在。

  来自北京市文物部门的统计显示,近年来北京文物市场异常活跃,2006年全市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总经营额已突破100亿元,其中,文物拍卖企业总量达到73家,文物拍卖总经营额约为80.6亿元,古玩旧货市场总经营额约为18亿元,潘家园等市场成长为全国最大古董艺术品集散地。但是行家说,随着收藏热的升温,文物真品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比例越来越小,拍卖会上的拍品也不保真,除了一些信誉好的公司,一些小型拍卖企业拍假、卖假已成业内共知的秘密。

  张允明告诉记者,他多年身处古董市场第一线,亲眼看到一些朋友出手几十万元买赝品,十分痛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人眼力不过关,不会鉴别真假和年代。古董艺术真品本来就非常稀少,人们没有上手学习的机会,只能靠看书、对照资料图片来学习,造假者就是根据书上的介绍和资料图片来生产赝品,那些纸上谈兵者,一出手就会买到假货。

  一些多年从事文物艺术品经营的人士认为,文物鉴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一些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学者,在考古和文化研究方面确实是专家,但是鉴定水平和能力却一般,他们往往不负责任地出具鉴定意见,会误导收藏者。与此同时,一些多年从事收藏经营的民间人士,经过市场实践,鉴定能力远远超过一些所谓的专家,但由于没有学院背景,在古董市场和传媒界缺乏“话语权”,正确的鉴定经验得不到传播。有关人士建议,国家应规范文物鉴定,禁止以个人身份随意出具鉴定证书行为,建立市场风险定期提示机制,向公众普及鉴定学知识。(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