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2006收藏市场多姿多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14:05 新闻晨报

  中国书画波澜不惊,偶然的兴奋掩盖不了理性面纱下的忧虑与迟疑;油画雕塑虎头蛇尾,轰轰烈烈了大半年,年底却打盹;瓷器杂件倒是热闹起来了……将这几个板块放在一起比较,2006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就显得多姿多彩了。

  中国书画平淡中有亮色

  2006年也许是中国书画自1993年以来最平淡乏味的一年。不再有前几年的亢奋了:藏家拿出来的画越来越少,买家到拍卖会现场的次数越来越少,拍卖场次与拍品数量越来越少,甚至连看热闹的也越来越少了。如此场景,与2005年底的股市何其相似!

  当然,还是有几个亮点昭示了中国书画市场“复活”的方向:

  第一,当精品出现时,藏家还是会禁不住兴奋。例如上海道明底价180万元、成交528万元的金农《丝纶图》,北京保利底价20万元、成交407万元的吴镇《毛竹》,以及北京匡时649万成交的弘旿《素濑松唫》图,都让人兴奋不已。因为这些作品真、精、稀。

  第二,古代书画和书法作品价格不降反升。中国嘉德以专场推出的《食笋斋》藏书法系列、近现代书法家中于右任、康有为、谢无量等大家的作品价格,均较几年前有了比较明显的攀升。

  第三,低价的诱惑,更容易导致高价的产生。例如上海道明秋拍的林墉系列作品、中国嘉德四季拍卖的诸多作品,虽然估价较低,但成交价往往几倍于底价———前提是这些作品本身精彩。

  油画雕塑概念重于技法

  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主体的油画雕塑板块,曾经用井喷的价格燃烧着市场激情,不过,当这个冬天到来时,人们发现燃料已经不足。

  2006年油画雕塑市场的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价格迅速拉升,但风光只属于年轻人。在张晓刚、岳敏君、周春芽等年轻艺术家的前卫作品价格一轮又一轮升高的同时,以写实为主的传统绘画却显得那么落寞,经常成片流拍。概念重于技法,成了画商们猎奇的法宝,以至于刚毕业、甚至刚踏进校门的美院学生,来不及反应就成了签约画家,再一转眼,作品就出现在拍卖会上。

  第二,拍卖公司的分量越来越重。2002年之前,只有中国嘉德孤独地坚持了9年油画拍卖,境况亦是寥寥。其后不断有新的拍卖公司参与进来,到了去年,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就很少有不拍油画的了。而且油画分类越来越细,图录越来越厚,仅北京七家主要的拍卖公司,过去两年里共拍了近5000件拍品,成交总额近18亿元。

  第三,陌生的面孔越来越多。由于成交火爆,油画雕塑被更多媒体关注,被更多投资人关注,于是进入油画雕塑市场的陌生面孔便多起来了。但事实上,由于创作周期、存量等原因,市场根本没有如此大容量,于是同一件作品便可能在不同公司间流转,而每一次周转都会产生新的高价——多么熟悉的一幕!

  瓷器杂件老夫聊发少年狂

  以瓷器、玉器、文玩、佛像等构成的瓷器杂件板块,多年来在国内市场鲜有表现。长期平稳而健康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这一板块开始显现喷薄前的萌动。

  虽然“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等创天价的拍品还是产生在香港,但越来越多的顶级拍品被内地买家拍回却是不争的事实——买家素质提升,对瓷杂市场的长期发展无疑利好。与此同时,中国嘉德春拍时“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万元成交,也预示高端瓷杂市场初露端倪。

  此外,庞大的瓷杂板块出现了精耕细作趋势。除了玉器较早独立出来外,北京匡时推出的佛像专场、杭州西泠的印章专场、中国嘉德的文玩专场等等,脱离笼统瓷杂专场后,反而拍出了更高价格。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