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06年艺术品市场的十大热点事件 (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1:44 金融投资报

  五、中国书画整体低迷,当代书画人为炒作现象突出。

  中国书画自去年秋拍出现调整势头后,全年没有出现转暖的迹象。春拍中许多公司依旧成交低迷,流拍严重,人气明显低于往年,市场陷入调整的基调。已往的100%成交不见了踪影,只有少数公司尚能达到80%左右的成交率,多数在60-70%附近徘徊,有些成交甚至不及半数。而且从已结束的成交可明显看出,高价位难以轻易再现。同时市场人为炒作气氛较为浓厚,自拉自抬、自唱自买的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认为,书画行情要真正转暖走强还需一定时间,市场人气和拍品质地都有待较大的复苏和提高。

  六、

瓷器古董拍卖缺少顶级重器,鲜有天价。

  2006年,内地瓷器古董拍卖价格总体上处于低位徘徊,无论从成交量、成交率及竞买人气上,均无法同油画和中国书画这两个品种抗衡比拼。全年内地能突破亿元大关的瓷器专场屈指可数,而且很多瓷器拍卖专场的成交率还不到60%。

  七、观音堂画廊一条街开街,画博会海外画廊唱主角。

  国内第一条画廊一条街——观音堂文化大道2006年6月在北京朝阳区王四营正式开街,标志着内地画廊业开始走向成熟。画廊一条街的出现,无疑将促进画廊这个艺术品一级市场日趋活跃。2006年4月,“2006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在北京国贸中心开幕,在一万米展厅内汇集了17个国家和地区99家画廊的4000多件高档艺术品,可以说,画廊街的开街和画博会的召开在2006年为国内画廊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八、艺术品打假形势依然严峻,史国良、吴冠中“打假”引人瞩目。

  2006年国内艺术品市场相继发生了多起打假事件。今年7月画家史国良发现北京传是拍卖公司准备上拍他的作品,两件是伪作,他立即通知拍卖方要求撤拍,但拍卖公司拒之不理,假画依然出现在拍卖预展。最后史国良将该公司告上法庭,北京第二中院受理此案,11月史国良胜诉。8月,吴冠中通过朋友寄来的图录得知,北京一家公司将在9月17日举办“吴冠中作品专场拍卖”,但其中的21幅素写、1件油画、1件水粉、1件水彩画竟无一真迹。8月28日吴冠中致电该公司,称即将拍卖的专场画作不是他的真迹,全是赝品,要求撤拍。出于对画家的尊重和为了维护公司的信誉,该公司决定立即终止这场拍卖会。这充分暴露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诸多弊端,诚信危机确实已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