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80年代开始做生意赚钱百万 玩收藏弄成穷光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02:55 重庆晨报

  

80年代开始做生意赚钱百万玩收藏弄成穷光蛋

  文开银花26年时间收藏的9129件藏品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本报记者甘侠义摄文开银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做生意、赚钱上百万;26年收藏了9129件藏品,花光所有积蓄

  藏家故事

  近期,部分市政协委员视察了垫江县的文博事业,其中专程前往垫江收藏家文开银家中参观了他的藏品。市政协委员、

重庆大学吴应骑教授对文开银部分藏品进行鉴赏后认为,文开银收藏的
瓷器
和木雕具有相当价值。垫江县政府表示将支持文开银修建民俗博物馆。

  收藏品有9129件

  文开银的家就在垫江某局的职工宿舍里。这是一栋老式筒子楼,灰色的外墙,有些陈旧。文开银的家只有80多平方米,为了能尽量多地存放藏品,连墙壁上也逐层装上了格子,排满了瓷器,墙角则堆满了字画,一些大缸和字画只有放在床上才能鉴赏。

  在宿舍的底楼,文开银开辟了一个杂物室,存放了部分老式家具,这里有些潮湿。文开银的大部分古代家具、木雕则存放在另一条街道,在路边的几间仓库里,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各种佛像、雕花床、椅子、窗花,令人有些痛心的是,有些木雕已开始腐烂。

  文开银出示了一份清单:据初步统计,他收藏了历代陶器、瓷器4500件、铜器48件、金银器31件、玉石50件、家具2500件、字画2000件,有9129件。

  文说:“垫江民国以来书画家的作品我全部都有,这些就有1000多件。我最多的时候,曾收藏了90多张老式古床,我曾经设想开个‘百床馆’,这些床排在一起,估计有1里地这么长。另外我收藏的老式椅子就有570把,几十个类型,我把它们分成9大类,包括‘虎足’、‘象腿’等等。”

  10岁有了首件藏品

  文开银今年54岁,是土生土长的垫江人。1962年秋,刚满10岁的文开银在姨夫家玩,见姨夫家摆设了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瓷器、玉器及字画,这些器物上绘制着飞禽走兽、人物花草、山石流泉,看得文开银目不暇接,连母亲叫他吃饭都没有听到。

  回家时,姨夫送给他一个晚清的瓷器皂盒,皂盒略20厘米见方,珊瑚红描金兰草,题书“接交交君子,君子四时洁”。这是文开银的第一件藏品。

  下海赚钱为收藏

  文开银17岁到了攀西泸沽铁矿做工人,1978年回到垫江,1980年川汉路竣工,他深知要成就文物收藏,经济是前提。

  于是,他买了黄河牌大卡车搞运输,1985年又转行销售

摩托车,1987年后又经营过旧汽车、二手轮胎、硫酸罐生意,在县城建筑打孔、承包修建楼房,从事餐饮经营,办过长途汽车站等等。几年苦心经营,他早已是身家百万,却省吃俭用,把积蓄下来的资金换成收藏品。

  26年收藏花光积蓄

  1992年-1998年是文开银收藏的高峰时期,这7年时间,他共收藏了3000多件文物。

  在文开银的各种藏品中,他比较得意的是瓷缸。他收藏的明清大小瓷缸有40多口,口径在数十厘米不等,青花、五彩各具特色,有些价值连城。

  文开银说,在26年的文物收藏生涯中,他足迹遍布甘肃、陕西、湖南、湖北等8个省。由于经常风餐露宿,以致患了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疾病。

  26年的收藏花费了文开银所有积蓄,他成了垫江极其富有的“穷光蛋”。文开银说,包括故宫的研究员、荣宝斋的主任,以及已故著名画家陈逸飞等都曾到家里欣赏过自己的藏品。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仇峥 实习生陈洪岸采写

  收藏交流热线:966966

  记者邮箱:yuchang_q@tom.com

  藏家故事•感悟 为把老家具留在重庆抬价收购

  文开银收藏的2500件家具几乎没有黄花梨、紫檀木,基本上全是杂木,但这些家具的珍贵之处在于全是重庆本地产品,有镂空雕刻、深浅浮雕、描金重彩、阳刻诗对等各种样式和品种。

  文开银说,他常年奔走在库区各个乡镇,比如早年大昌古镇拆掉的一些斗拱和门楣,梁平双桂堂外围的一些小寺庙的木雕,以及垫江本地一些老庙子。许多木器拆下来后,极有可能被当作柴火烧掉,但在放入炉灶前,被文开银一一购回垫江。

  这些年,令文开银难忘的是与成都文物商在梁平县云龙镇抢购古床的经历。“这个镇是老式家具的集散地,百多个成都人常年在这里狂购。”文开银告诉记者,有些梁平本地的家具贩子搜到好的雕花床后,既通知自己,也通知成都商人。两拨人在一起,难免口舌之争,为了将一些稀少的重庆老式家具留在垫江,自己经常是赌气,抬价收购。“比如床厅有‘八宝’、‘牡丹’等雕工,就是川东地区的特色,我希望能保留在重庆。”

  购买收藏品不要老是想占便宜

  文开银说自己26年的收藏经历中,难免有一些教训。这些年自己耗费在收藏上的资金达到700万元,其中光是购买赝品就有200万元。

  1985年5月,文开银长途跋涉到河南著名的文物集散地邓县,用800元买了一个清代的葫芦瓶。回家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其实是一件赝品。这是他缴出的第一笔“学费”,后来又陆续缴了惊人的“学费”。

  文开银说自己最惨痛的一次是损失了80万元。“那是1998年,朋友带来消息说,重庆某藏家有一批珍贵字画要出售。”文开银与卖家见面,卖家展示了包括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圈套。”在得知这些是赝品后,文开银起诉了卖家。由于案件难以取证,文开银最后并没有拿回80万元。

  “收藏最忌讳心态失衡!在购买前千万不要抱着占便宜的想法,往往容易上当。”这是文开银30年收藏生涯中体会最深的一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4,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