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不怎么受关注的印谱,近两年成为拍卖市场上的新宠,去年明代汪关的《宝印斋印谱》以88万元的高价拍出,令人们对印谱收藏刮目相看。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今年春拍中,在中国嘉德、北京德宝等举行的拍卖会上,印谱的身影也是频频出现,而且成交结果比较理想。
印谱是专门汇录古印或名家所刻印章作品的书籍,印谱历来受到艺术爱好者的普遍
珍爱。不过,收藏投资印谱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印谱有原印钤盖、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不同种类。其中原印钤盖的印谱最为珍贵,它能真实保存原作的风貌和神韵。而摹刻印谱,则是后人对古印和著名篆刻家作品的仿制,有的摹刻者也是在当时比较有造诣、有名气的一些名家。这类印谱收藏价值很高。再一类是影印印谱,它的方法是把原印印拓,经照相制版钤印,或者用石印、胶印珂罗版(玻璃版)方法印制,这种方法印制的印谱,好的可以和原印相差无几。但其收藏价值不可与前两者相比。
在收藏各类印谱时,尤以此种原印钤盖的印谱最为珍贵。这种印谱中的印章多为当时名人所用,为以后鉴定名人作品真伪起到鉴别作用,这种印谱中多为诗句内容的“闲章”,颇值把玩、欣赏。另外,这种印谱本身就非常珍贵,它所用的纸薄而均匀,产量极少,如今更是鲜见;其所用印泥,称为“鲁庵泥”,色彩鲜艳且不变色,能忠实反映印章内容。目前在拍卖会和收藏市场上最受青睐和追捧的就是此类印谱。
明代印谱和清代印谱目前存世量极为稀少,由于时代的局限,加之旧时印刷技术的相对落后,这些辑成的古印谱还不可能大量印刷发行,所以当时的印谱都系人工手拓,一本印谱至多也不过钤拓数十册,能够留存下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因此目前在收藏市场上奇货可居。明代的印谱几年前的市场估价就在万元以上,即使是清代的印谱也是可遇不可求。
从近两年收藏品市场和拍卖会的成交情况来看,民国印谱已经步明清印谱后尘,进入了一个快速增值期。民国时期,各家印谱版本极多,但印谱刊行一般都只是为了交流,所以印的数量一般都不多,又加上饱受战乱之苦,很多版本的印谱失传了,因此民国时期的印谱传世数量较少,名家精品更是可遇不可求。在2005年的拍卖市场上,民国张咀英辑《黄牧甫印存》、民国辑《二金婕堂印存》、《吉罗居士印谱》等分别以远高出估价的6600元、8800元、5500元成交,且民国印谱成交率居高不下,显示出比较活跃的收藏投资属性和较高的市场关注程度,实现价格的跃升理应为时不远。
相对而言,现当代名家印谱的收藏投资潜力尚未得到很好的挖掘,有志于收藏的人士可以由此入手,其中优先选择的应是三类:一是名家印谱,比如邓散木、来楚生、方去疾等名家的印谱,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上升势头;二是富有特色的印谱,比如江苏省国画院篆刻委员会副主任王本兴的《雨花台烈士印谱》,收录了其所刻的163方烈士姓名砖印;三是原钤本,上世纪60年代,4位青年篆刻家吴子建、方正之、徐云叔和陈茗屋合刻了《四朋印谱》,其中一本去年也以8800元成交。《四朋印谱》共8本,其中4本在各自作者手中,另4本,除一本以8800元拍卖成交外,其他均流落在外,下落不明。这套印谱是4人的手打印谱,可谓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年轻篆刻家的第一本。
现在的印谱多为木刻翻摹、摹刻和影印,制作者为防有人造假,刻意将印谱内容缩小或放大,与原印总差那么一点,而原汁原味的印谱就显得尤为珍贵。 (编辑:盛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