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收藏 > 正文
 

学术热潮策应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赵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研究与艺术市场间的互动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领域。在其中,现阶段的学术研究为艺术市场不断生成着新的艺术资源与价值评价系统,同时也为收藏家新的趣味与收藏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引导和学术支持。在不断地互动过程中,商业的学术化转型,以及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逐渐合一的趋势,构成了一种全新
的活态景观。

  以中国美术史研究为例,最近的动态是出现了所谓“两头热”的情况。所谓的“两头热”指的是对中国早期美术史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当代美术研究两个方面的偏重趋势,扭转了20世纪以来注重对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研究,尤其是对文人系统的书画艺术研究的格局。其背景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世界以“汉学家”为代表的原有基础,近年来由于这些“汉学家”群体的消失而逐渐解构,另一方面则是自新中国以来随着大规模的“美术考古新发现”的层出不穷,以及现当代中国美术的蓬勃发展,客观上给研究者带来了无限的、明确的、无需进一步验证的图像资料。这在一方面有效地回避了对作品本身真伪性的不同意见,一方面又有力地回应了社会变化的现实。

  在美国以芝加哥大学的巫鸿为代表的新一代西方美术史家,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全面介入到了中国现当代美术的领域,这种介入包括关于这个领域的资料整理与汇集、不同主题的研究课题与研讨会,甚至还包括了策划展览、展览图录。最重要的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由安雅兰、沈揆一参与策划的古根海姆“中国5000年文明展”,在展览中两位策划人加大了对中国现当代美术作品部分的展示,引发了西方学者、西方收藏界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关注。此后像美国的旧金山亚太美术博物馆等机构,又集合临近的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研究力量,举办了一系列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此外还有像巫鸿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策划的台北双年展,在广州策划的广州三年展等等。

  除了这些以院校教授为主力的研究力量之外,在西方世界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队伍还包括了具有学术背景的艺术策展人和美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整个学术新趋势的引导下,这部分人员的有效参与,更架构出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崭新公共收藏机制与活动展示平台。

  由于西方的艺术策展人和美术博物馆具有相对成熟与完善的募集资金机制和能力,因此也在资金的支持层面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全球化提供了另一种切实有效的保障。从海外华人艺术家譬如徐冰、蔡国强、黄永砯而言,学院资金、展览资金、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收藏资金构成了其创作与生存的主要资金来源。

  在综上所述的学术力量的作用下,近期的特征是西方当代美术馆目前普遍获得了来自社会的大量捐款,用以举办各种各样的现当代美术展览,而一些原本立足于传统艺术的美术博物馆也开始尝试着介入现当代艺术的崭新领域。于是,学术的力量、市场的力量以及收藏家的力量再次汇集起来,形成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互为配套又有机结合的整体网络平台与长线支持系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