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胡劲华
《财经时报》:作为一位前瑞士驻华大使,如此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大动力是什么?你曾说你的前辈子是中国人,这是否是你与中国的渊源?
西克:我小的时候,就对西方的现代艺术非常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我到了一个新
环境就会对那里的艺术感兴趣的原因。我从1979年就到中国了。在最初的几年里,我并没有看到什么我喜欢的东西。我以一种西方人的眼光来看待那些作品,一旦我发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我就被那些作品迷住了。
《财经时报》:你从1995年就开始大量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当时的价格好像不是太高,你能透露一下这么多年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投入吗?
西克:我从90年代才开始搞收藏,但是从1979年,我就开始研究艺术了。我的贡献也就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把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收集了起来,因为没有其他人出来做这个事情。设想一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领地却有着20多年的收藏上的空白,而那正是当代实验艺术家们的作品。我这样做,就会让中国人知道了我的工作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
我的目的是要发现一些中国的艺术家并让他们成为艺术界的重要人物。
《财经时报》:作为一个和中国当代艺术有十多年交情的外国人,你是怎样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空间有多大?
西克:这十年,在艺术品的制作和数量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已经看到了这些艺术家们已经走出了半地下的状态而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媒体,甚至政府都开始关注了。人们看到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先是国外的,然后是来自中国国内的买家。
优秀艺术家的数量并没有相应的多起来。而一些优秀的艺术家也在市场的压力下做出了越来越多的作品。但是我毫不怀疑,中国有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大空间,这些人在西方艺术中心的运做下一定会进入世界主流艺术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