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黄振伟
《财经时报》:作为一个知名画家,你与画廊是怎样的合作关系?
岳敏君:我是1992年第一次与画廊合作,当时是一个瑞士人开的香港画廊,后来就有很多画廊合作了,德国的、法国的、瑞士的等等,一般都是国际画廊。我与画廊合作的关
系都是松散的,一般是朋友介绍,并不是明确的代理关系。我与画廊合作一般都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
比如一个作品展览,我可能交给某一个画廊去做,因为艺术家某一阶段作品的创作是需要时间周期的。
《财经时报》:你认为画廊在对艺术的介入中能起到什么样的具体作用?
岳敏君:我觉得画廊在艺术的整体链条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说它重要,第一是因为画廊有公开展示的作用,它是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它能帮助所有的人去挑选、推荐、认知艺术品。
第二是画廊的多元艺术趣味势必打破美术馆的艺术垄断,因为每一个成功的画廊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取向,画廊的繁荣必然会使得一个国家的艺术并不是为几个美术馆所垄断。
第三是画廊的管理机构小,运作机制很灵活,使它能更加灵活地介入艺术,积极推动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财经时报》:从一个画家的角度来看,你怎么看本土画廊的发展情况?
岳敏君:与国外那些成功的画廊相比,中国画廊整体发展情况还很不成熟。中国目前有很多画廊还仅仅是有一个房子、几个画家朋友,大家把作品拿来,画廊推荐或者进一步运作,仅此而已。而且中国整体画廊发展,单从数量上而言,与国外相比就远远不够,不像国外那样一个城市中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画廊。而且中国画廊彼此之间“跟风”严重,是一种很不良性的运作。
《财经时报》:现在有很多国外画廊进驻中国,包括国外很多顶级画廊也对中国当下艺术品市场的热潮很是关注,你怎么看待这种现像?
岳敏君:与十几年前相比,的确有很多国外画廊进入了中国,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国外画廊的进入能把他们各方面成熟的经验带入中国,进一步刺激本土画廊的成熟,但同时也对本土画廊的生存形成“威胁”。
我知道的情况而言,目前进入中国的国外画廊还没有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级别,很多顶级画廊并没有进来,已经进来的很多国外画廊也与本土画廊一样,在从事那种将艺术品“倒来倒去”的做法,而没有发挥画廊在艺术链条中的真正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