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收藏 > 正文
 

马乐伯:架起与中国艺术的桥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 18:22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杨时旸

  真正让中国人熟悉马乐伯画廊的还是因为陈逸飞。当年的陈逸飞曾经跟他的弟弟私下说过:“如果我的画要是能进闻名于世的Marlbourough就好了。”而在他等待了三年之后,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博览会上,马乐伯的负责人终于看中了陈逸飞,把他签入旗下,而这一次签约也是马乐伯画廊第一次签下一位亚洲艺术家。

  陈逸飞当年的梦想没有错,很快,这个画廊就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机会。在签约的同年,画廊就为他在伦敦举行了个展,并让他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而随后的两年期间,马乐伯又把陈逸飞的作品带回了中国,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为他做了回顾展。

  这个以推动世界当代艺术为主的画廊,正在关注着成长中的中国艺术家,他们在中国也设立了负责人,专门来考察中国的艺术市场并与中国艺术家接洽。

  在中国画廊博览会的前夕,记者采访了马乐伯的现任老板Pierre Levai先生。

  《财经时报》:你们为什么选择来参加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这个博览会能给你们带来什么机会?是想让中国的收藏家了解你们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Pierre Levai:第三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能使我们推出自己的艺术家并确保我们能参与到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当中。我们对收藏家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够给收藏家提供一个与那些对中国艺术家和艺术市场感兴趣的国际画廊交流的机会。

  《财经时报》:有些人说在国外画廊眼中,中国的艺术家并不在一流的艺术家之中,所以有些画廊不太愿意与中国艺术家签约,事实是这样吗?你怎么看?

  Pierre Levai:其他画廊怎么想与我无关。通过我们在纽约,伦敦,马德里,摩纳哥的画廊和参加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瑞士的Basel、荷兰的Maastricht、纽约的Miami-Basel、巴黎的FIAC、马德里的ARCO、北京的CIGE,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一个与世界艺术世界交流的通道。我相信有许多中国艺术家愿意在这其中展示自己并会在国际的艺术发展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样对于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

  《财经时报》:在中国有许多画廊还无法盈利,你认为这是不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购买艺术品的习惯?

  Pierre Levai:我并没有中国画廊的账目平衡表,但是一个成功的商业画廊需要买家,中国有很大的潜力。

  《财经时报》:有些人说中国的画廊没有进入国际标准体系,比如签约机制等等,你是这样认为吗?如果中国画廊存在问题,那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Pierre Levai:我并不知道中国的画廊是不是有问题。合约是画廊与艺术家协商同意的结果。我相信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和Marlborough有永久代理关系的艺术家有机会进入更大的,更国际化的,更加优秀的收藏家的体系。画廊负责在一段时间内推出艺术家,这对于艺术家和画廊来说都是公平的。

  《财经时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在中国成为了明星式的人物。比如方力钧,岳敏君。我想知道,他们在国外收藏家眼中的真实地位,他们作品的价格在国外是一直在上涨的吗?

  Pierre Levai:你用的明星这个词,使我想到了一个叫做王克平的中国艺术家,他是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是1979年星星画展中的人物。他说,我们选择用星星这个词,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孤独地在无尽的黑夜中闪烁,因为星星在远处看的时候非常小,但是却能在庞杂的星球中显露出自己。时间会告诉人们哪些是持久闪耀的明星而哪些只是一瞬即逝。艺术,到最后是必须要超越那些名头和投机的表象的。(041061)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