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宪:急功近利与艺术品投资无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00:5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邱家和 下月7日将揭幕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2006年春拍,"云海阁"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拍卖专场无疑是其一大看点。作为一代藏家,张宗宪先生曾在1999年和2000年在香港佳士得连续推出他的瓷器珍藏专拍,在当时中国内地、香港艺术品市场萎靡之际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艺术品拍卖的一件盛事。如今,张先生委托香港苏富比推出他的中国书画珍藏,正逢去年秋季
张先生坦言,按照与苏富比的约定,他的这个专拍今年推出已经是延迟了。他说,之所以放在今年春拍原因有三点:其一,他并不需要钱,所以并不在意拍卖的结果。这次拍卖能拍出什么样的价格,对他来说只是数字的游戏。他正在考虑拿出拍卖所得的一半设立基金,资助教育和文化事业;其二,他说今年正逢他的80大寿。"若要发,不离八",这是一个好彩头;其三是为了拯救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书画市场。他觉得当前中国内地的拍卖市场尤其是书画拍品中假的、劣的东西太多,拍卖行不但不制止,反而采用各种不规范的做法抬高拍卖价格和成交业绩,令许多藏家上当受骗,导致去年下半年以来交易大幅萎缩。他说,今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是第一场,内地许多艺术品同行、拍卖行、藏家都在窥测风向,他在此时推出自己的书画珍藏,就是为了以正视听,防止出现"抛空",是给那些玩家的一个警告。 年届八十高寿的张宗宪出生于上海著名的古玩世家,但直到在香港闯荡多年后才创办了"永元行"做起了古玩生意。近60年的生意历练和拍场竞逐,使他成为全球知名的中国艺术品商人和收藏家------张宗宪是香港同行中最早到伦敦、纽约参加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的中国人,成为各大艺术品国际都会拍卖场上的常客;他是佳士得、苏富比先后在香港举办拍卖会以来的大买家;他也是1993年后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初创时每场必到的嘉宾,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等各大拍卖行的首拍他都是第一个举牌,中贸圣佳的首拍他更是拿出了相当一部分拍品。更重要的是,香港随着经济繁荣而崛起为艺术品国际都会,张宗宪以他的眼力、财力和影响力,引导了一代藏家的潮流,他对中国瓷器中的清三代官窑的推崇和对中国近现代书画的追捧,都已经成为香港市场的传统。张宗宪书画收藏追求"真、精、新",那些已经过世的近现代画家的精品之作正符合他的宗旨,尤其是他情有独钟的齐白石,花鸟人物山水全能,诗书画印俱佳,对所描绘的对象有着深入细致的观察,其作品像他的传奇人生一样洋溢着生命力。他说,这些珍藏大多是他以高于市价五到六倍的价格拍得的,现在应该升值二十倍,至少也有十几倍。 据记者观察,与港台买家崛起的上世纪90年代不同,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内地买家的崛起,新的政治、经济条件,新的科技和媒体创造了新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中国艺术品市场也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张宗宪的珍藏及其所体现的收藏理念却未必过时。记者发现,张宗宪作为藏家,对艺术品的价值有其独特的理解。他表示,收藏家要夺得精品就必须出高价,让卖家扣去拍卖佣金后仍有利可图,因此竞拍一幅好画投入的成本至少得摆上5年才能抵消;他认为,虽然收藏需要倾注藏家的信用、眼光、时间和精力,充满艰辛、陷阱和戏剧性的波折,但却为他们带来了充满情趣的生活和财富。记者认为,也许这正可以当作时下一些主张艺术品可以高抛低吸的时髦理论的镜鉴。张宗宪用他的传奇人生告诉我们,急功近利与艺术品收藏投资无缘。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