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收藏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民间收藏家举办历代食用器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 17:28 新华网

  

民间收藏家举办历代食用器展

大沽曾为天津航运中心(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华网深圳2月23日电 (张贺敏) 在博物馆、艺术馆中,我们见过太多美轮美奂的陶瓷制品。青花、釉里红、颜色釉、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陶瓷艺术品价值连城、身份高贵,但出自民窑的常用陶瓷器具却一直被人忽视,认为是毫无价值的东西。近日,民间收藏家鲍传江在巴丁街的“文化驿站”举办了一个“民窑民用—历代食用器展”,让我们看到了民间陶瓷的别样魅力。

  保留了陶瓷的“元气”

  据《深圳商报》报道,“文化驿站”是由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侄孙、摄影家张之先自费开办的,经常举办一些小型的展览,也成了文人艺术家聚会雅集的场所。走进“文化驿站”,四面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坛罐碗碟,还有酒杯、盘子等等,共有200多件,这些都是鲍传江的藏品。从远古时期到上世纪50年代的都有,七千年岁月浓缩在14个展柜中。

  最古老的一件陶器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带有明显的女性生殖崇拜特点。最初的陶品造型简单、工艺粗砺,却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比如战国时期的布纹陶罐,在拉坯的时候用粗布在上面压模,烧好后罐上就有了一圈圈的纹路。唐以前的陶瓷制品大都是单色釉,平实简单,工匠可以随意发挥。有一件辽金时期的双耳直筒瓶,因为意外受创,怎么看都不对称,却意外地产生了“测不准”效果,很有现代感。如果这个瓶子出自官窑,肯定会被当作废品扔掉,只有在民窑中才能幸存下来。

  明末清初出现了大规模的官窑,把陶瓷制作引向精英化、标准化。不过,陶瓷的“元气”仍然在民窑中保留着。比如明代磁州窑系的一个“福”字筒罐,“福”字一气呵成,造型独特。有个明代青花大壶上画着一条龙,跟我们常见的都不一样,非常灵动传神。民窑制品最看重实用性而非艺术性,工匠们也就有了比较大的发挥空间,作品更有偶然性。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陶艺,西方人对这种有手工感觉的陶瓷也非常推崇。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独创,民窑制品充分体现了民间智慧和自由创作的精神。

  “大俗”之中有“大雅”

  很多人觉得民窑制品太俗,缺乏个性。的确,这些器具的图案很多都比较雷同,如麒麟送子、喜鹊登枝、福禄寿等等,在现代人看来已经过时了。不过,还有很多图案和造型现在看来仍很有美感,比如一个宋代的寿州窑小酒壶,颜色是温润的绿,圆圆的壶身乖巧可爱。一个宋白瓷海棠小碗,胎质细密,碗沿成花状。一个民国时期的浅绛彩人物盘,上面画着渔樵问答图,人物神态栩栩如生。

  相比起来,上世纪50年代的陶瓷坛罐“个子”要大得多,上面写着当时流行的标语,如“人民公社万岁”、“爱好和平”等等,标语取代了纹饰,显得欠缺美感。如今,中国陶瓷工业又获得了大发展,但艺术水准还有待提高,有些更是对外国瓷器的简单模仿。要想让中国陶瓷更有竞争力,中国设计师应该从传统图案中去粗取精,寻找新的灵感。

  为什么要搜集这些不起眼的日常器具,鲍传江看重的是它的人情之美。官窑的制品经常是高高在上的,而民窑的东西都是祖辈用过的。传统的东西给人安全感,抚摩把玩这些熟悉而亲切的陶瓷器具,让人有一种踏实而温暖的感觉。

  搞收藏不能头脑发热

  鲍传江是一个收藏爱好者,他收集的“故纸堆”规模庞大,陶瓷也是他的爱好之一。他出生在安徽寿州窑附近,父亲曾在“缸厂”工作,跟陶瓷很有缘分。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收藏的陶瓷用品拿出来展览,也想以瓷会友,跟更多收藏爱好者进行交流。

  展厅里有一个很特别的“赝品柜”,里面展览的都是鲍传江买到的假货,拿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他说自己20多年前开始买陶瓷,刚开始买了几十件,没有一件是真的。让他很伤心,也很不服气。最初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止步,而是一边看书“恶补”,一边跟搞收藏的朋友们互相切磋学习。这次展览的藏品已通过多位专家鉴定,其中宋代瓷器就有19件。不过,买假货还是很难避免,就在展览的前一天,他还买了一件假东西,他说自己一时冲动就买了下来,回家认真一看就不行了。人都有收藏的欲望,但如果不够理性,就会出很多问题。

  现在社会上兴起了“收藏热”,曾有人跑到古玩市场,把一家店的东西都买光了。鲍传江认为搞收藏要气定神闲,先收真东西,再收贵东西;先收老东西,再收好东西。这次展览免费对外开放,一直持续到四月,他希望喜欢收藏的人都来看看。 (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