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艺术品拍卖刚刚拉开帷幕,拍卖纪录就如同碎瓷,纷纷被打破。这无疑是目前艺术品投资市场火爆的一个缩影。越是火爆,投资者越应保持清醒头脑,不仅仅要看纪录,更要看它对于市场的影响力。
纪录频破的05秋拍
2005年秋季艺术品刚刚开始,拍卖纪录就被屡次创新: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以1.15亿港元成交,不仅创造了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北京保利的秋拍会上,徐悲鸿油画《珍妮小姐画像》出人意外地以2200万元(落槌价2000万元)成交,这既是徐悲鸿作品的最高价,也刷新了中国油画拍卖的纪录;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鹦鹉天堂》(图2)以2750万元的天价成交,加上10%佣金,买主新加坡吴冠中美术馆一共花了3025万元人民币,这也是单幅近现代中国画拍出的全球最高价;中国嘉德推出的淮南区“稿”字邮票四方连,以220万元成交,创下了解放区邮票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广东省造七三反版存档样币,以165万元成交,创下了中国银币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除了这些整体的纪录之外,单位艺术家作品价格也频频创下新纪录:北京诚轩拍卖行推出的李可染代表作之一《烟江夕照图》拍出1540万元“天价”,创下其作品成交最高纪录;罗中立的《夏风》拍出178.2万元,创罗中立个人画价最高。
不看纪录看影响
《鹦鹉天堂》拍出天价,吴冠中很坦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内的艺术市场有点畸形,人为因素太多,《鹦鹉天堂》画得比较漂亮,正合当下国内收藏家口味,但他并不认为这张作品有多好。“我们看艺术品拍卖的成交,对于纪录并不是很看重”,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的张丁元先生说,“我们更看重拍卖成交对于市场成交的影响,能创出拍卖纪录固然是拍卖行出名的重要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市场的影响力。”
应该说,业内人士的这些话是十分中肯、客观的。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拍卖市场正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拍卖行越来越多,好的东西越来越少,为了吸引客源,同时也吸引精品参与拍卖,一些有违市场规律的事情开始出现。这时,投资者对于新纪录就应该以辨证的眼光去看。
精品不以单位计价
齐白石的一幅6厘米×9厘米(约0.05平方尺)的《喜蛛》,仅一张名片大小,在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的高价成交。在1997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苍蝇》只有9.7厘米×7厘米(约0.06平方尺)大小,经过激烈竞争,最后以19.8万元成交。此次,齐白石小作品成交突破百万,可见市场对于精品的追捧力度。
名家专场火爆
北京华辰的“谢稚柳、陈佩秋书画精品”专场、北京诚轩的“黄天才藏扇”专场、中国嘉德的“沈曾华收藏及邮品”专场、“马定祥收藏及钱币”专场等都创出了好成绩。尤其是许多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珍品,都拍出了好成绩。像黄天才藏扇专场拍卖中,明代画家王建章的双面画扇,估价8万元至12万元,成交价达到了77万元。这位画家的作品非常少见,此次拍卖的扇面也是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为来自黄天才的收藏,这幅作品的成交价肯定会低。
新中国美术作品崛起
中国嘉德2005秋拍会上,陈衍宁在“文革”时期创作的油画作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以101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北京华辰的拍卖会,推出了《1938-1991:历史的主题》专题拍卖,总成交额为2313.3万元,成交率为77%。其中陈忠志在1977年创作的《黄河儿女》,成交价为418万元成交,陈衍宁在1981年创作的《起义者》,成交价为24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