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劲刮江浙狂潮(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7:15 《理财周刊》 | |||||||||
事实上,杨休的天价收藏行为也被业内一些专家认为是物超所值。上海一位资深书画收藏评论人华英表示:“陆老的这套作品花了他30年时间来创作,100幅作品涵盖了他全盛期的所有画风转变,细微之处非常耐人寻味,绝对是艺术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的作品。这种东西,比什么都保值,等10年、50年甚至100年后,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天地集团要进军艺术品投资领域,要开长风堂这样的民间博物馆,以此为契机,不用打广告,业内就全知道了它的地位和影响,这样算来,这次投资它实在是赚大了。”
正是在一种“艺术品能保值增值”的投资冲动下,造成了这个市场的迅速繁荣。 上海国拍艺术品部经理余家邦说:“资金的涌入一方面是因为江浙老板前几年投资房产等能迅速发财的领域,钱好赚自然要找多渠道投资。更重要的是其中也的确出了一批因为自身懂艺术懂收藏的人,他们的‘赚钱效应’则吸引了更多人的投入,于是在‘非典’以后,这股热潮就被剧烈地引燃了。” 杨休对这点也是深有体会,他认为:前些年,国内一些企业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国内艺术品市场赝品充斥、操作不够规范的影响,加上自身投入艺术品收藏的热情有余、经验不足,许多在商场上的常胜将军,在艺术市场上却未能双赢,有的甚至不敢进入这一市场。而大部分企业随着经验的积累,在投资艺术品方面正渐趋成熟。 陈海波的意见也颇耐人寻味,他说:“现在讲到投资,都讲房地产,的确,上海的房产涨的快,如果你2001年买进一套房,现在赚200%可以说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平均水平了吧,即使涨得最多的地段,赚500%也差不多了吧。但是如果你是那个时候买进一幅字画,又或者是一件清代瓷器艺术品,现在赚500%是少的,赚10倍也是很正常很常见的。我认识一些浙江的企业家,他们前几年一直在收作品,现在他们的企业经营有点问题,或者资金链有了缺口,拍一幅作品就解决了,在这种示范下,当然有更多的江浙企业家把眼光投向这里。” 投资的兴旺甚至还催生了一种收入丰厚的职业——鉴宝人。以杨休为例,尽管他自己曾经临摹过陆老不少画作,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把陆俨少的儿子请到了拍卖现场;而购买傅抱石的画作,则都要经过其子傅二石过目。 但职业鉴宝人的职责早已不仅仅是判断真伪了。不少热中艺术品投资的企业家都有几位顾问长年在身边,他们平时负责捕捉信息,判断大势,参加拍卖会前则要仔细观察作品,还要估计大致价位,现场举拍也往往由他们来操作,因为,极为丰富的学识履历,冷静的头脑都是必备的素质。当然,这些人的收入不菲,有的能按照成交价格提成,比例高达3%! 近阶段以来,这些雄厚资金不仅已经创造了“中国字画境外买家买不过境内买家”的神话,更频频出击海外市场。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投资者蜂拥而入国际艺术品市场搜集梵高的作品及其他西方艺术品不同,江浙企业家以高额甚至破记录的报价各有侧重地收购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几乎所有门类的有价值的中国艺术品。杨休表示,在长风堂的5000多件藏品中,其中书画有三分之一是来自海外的,铜器则有三分之二购自海外。以瓷器为主、拥有1000多件藏品的浙江民营企业金轮集团的博物馆大部分精品也多来自纽约、伦敦和台湾、香港等海外地区。浙江徐龙食品集团董事长徐其明2004年初,在美国的拍卖会上花 70万美元。 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遇上了江浙民间资金的空前高涨,再加上股市低迷宏观调控等因素,自然起了干柴烈火般的巨燃效应。 据统计,目前我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每年以10%~20% 的速度递增。在中国艺术品价格比国际低廉许多的指导意识下,出现了媒体在鉴宝、卖家在藏宝、藏家在憋宝、买家在找宝的全民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的大好局面。种种新气象表明:中国全面进入了艺术品投资和收藏时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