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意识加强 暗流冲击文化大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3:50 新华网 | ||||||||
“乱世存金银,盛世藏珠宝”。在央视《鉴宝》节目催动下,国人收藏意识逐渐加强,一个史无前例的收藏品市场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形成。甘肃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因其文物数量和价值在全国颇受关注,而省会兰州依赖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性及交通枢纽优势,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珠宝和古玩集散地。 但是,因为众多的因素,在这个特殊市场中始终存在着明暗两个市场流通层面,可见
盛世乱象 5月19日晚9时40分许,兰州市最繁华的街道——张掖路上店家已经陆续打烊。就在这时,两名自称是警察的陌生男子持枪抢劫了位于这里的香港大福珠宝金行,将摆放在货柜里的大量钻石和白金首饰洗劫一空后逃之夭夭。 这则消息一经披露,就在兰州珠宝和古玩行内引起强烈的震撼。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区域曾经有类似的案件发生——省内一家有名的钻石店被歹徒袭击;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数月前,著名画家李宝峰在兰州的画室被盗贼光顾,所有画作不知去向。 观察人士分析认为,抢劫和盗窃案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而又混乱的销赃场所——“地下”珠宝古玩收藏市场,这些犯罪案件的发生一定意义上是这个特殊市场内商品诱惑力的异化和放大。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记者在甘肃最大的民间珠宝古玩市场——兰州隍庙采访时发现,从马家窑文化彩陶、大地湾遗址瓦片到汉简、石窟泥塑、石雕和壁画等真真假假、应有尽有。甚至,时不时会有人凑到耳边悄悄地问:“有地下的官窑瓷和绝世蜜蜡,要不要?” “粮油是一分利,百货是十分利,珠宝是百分利,古玩是千分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样是年均投资回报率,金融证券为15%,房地产为21%,艺术品收藏则为30%左右。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民间收藏市场持续火爆,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时代”。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刘西明进一步指出,中国继北宋末年、康熙年间、清末民初之后的第四次收藏热即将来临。据称,这也正是太平盛世的显著标志。 在甘肃,这种迹象也异常明显。业内人士估算,兰州隍庙每天仅桌面上的营业额就超过20万元。另有数据显示:2004年兰州居民在金银首饰以及古董字画方面的消费同比增长了800%以上。 “正是在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暴利驱使下,歹徒和盗匪铤而走险。”有关人士分析说。 在抢劫珠宝、字画案件频发的同时,这几年,省内一些地方还发生了大规模的盗墓狂潮,文物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002年,甘肃成为当年中国文物犯罪多发省份之一。省文史馆提供的资料显示,我省已发现文物古迹1.1万多处,全省共有文博单位256家,馆藏文物42.85万件,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居全国前列。在石窟、简牍、彩陶和长城等方面比其他省份更具文物优势。 老家在礼县的张某讲,自从媒体对家乡的秦陵曝光后,时常有外地的陌生人拿着仪器来村里“寻宝”。有时候一夜起来,好多村民家的地让人翻了个遍,青苗、成熟的庄稼都被毁得一塌糊涂。 有关部门的通报表明:1998年至2004年6年间,我省各级公安机关共受理各类文物案件193起,破获各类文物案件170起,抓获文物犯罪嫌疑人283名,收缴各类文物1959件。这其中包括震惊全国的11层宋代石塔被盗案、民乐县的佛像被盗案、凉州区大佛被盗案等重大案件。 警方介绍,在全国已经出现了盗窃、运输、倒卖、走私出境一条龙的运作方式。非法获得的大量珠宝或古董在地下无序交易后,一部分散失民间,一部分流失境外。 交易隐情 就在暴力抢劫和盗窃事件接连发生之际,记者注意到,甘肃珠宝古玩行业的热情并未因此而消减。 5月20日,兰州民间艺术品展览会在兰州博物馆如期举行,游人如织.。 5月21日和22日,我省颇有影响的两家专业拍卖公司——甘肃四方拍卖公司和甘肃瀚珑拍卖公司,相继在飞天大酒店举行了盛况空前的拍卖会。两家公司共推出了明清及近现代名人字画400余幅,品相不同的瓷器、玉器、漆器、牙雕、犀雕、木雕、竹雕等古玩艺术珍品200多件,标的价值达2000多万元。 特别是5月22日,甘肃瀚珑拍卖公司举办的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308万元的总成交额创下今年本省古玩字画拍卖的最新纪录。其中,最引人眼球的是,以59万元起拍的书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一幅《镜泊飞泉》,经过四位竞买人十多轮激烈的较量,最终以93万元的价格拍出。据悉,拍得《镜泊飞泉》的竞买人是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他在以93万元得到傅抱石的精品后向记者坦言:“在北京至少能卖到200万元。”但即使创下了今年本省古玩字画拍卖的最新纪录,甘肃瀚珑拍卖公司董事长鲍建和也并不满意。除绝大多数拍品被外地人拍得外,他说,在北京,一个拍卖会单场交易额一般在2-3亿元,是兰州这边的100倍以上。在这次拍卖会上,兰州人拍得的成果大多集中在一些数千至数万元的艺术品上。“交易额低不能说明甘肃没市场,相反更说明市场潜力之大。”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兰州隍庙每天桌面上的交易额果真是在20万元以上,那么从全国各地侦破的涉及我省的珠宝及古玩案件来测算,地下交易至少是这个数字的数倍。地摊式市场占主流的现状说明了一个问题——甘肃的珠宝古玩市场还没有真正走上地面。鲍建和对此感触颇深,他说,由于地下市场活跃,以及一些企业运营不规范,兰州投资商普遍存在着心理障碍,一些收藏者和持宝者不敢露富;而对于普通收藏者和投资者,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制约,价位高的艺术品可望而不可及,见了价位适中的一些大师的作品把握不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本地的一些大企业家和投资者还没有把眼光放到艺术品投资上来。 兰州一位文物保护者说,按照国家规定,乾隆六十年前的文物不能出境,但兰州隍庙什么都敢卖。民间藏品市场的出现,虽然暴露了老百姓手里的一些好东西,方便了博物馆和文物商店收购,但紧接着文物拍卖公司的出现,使得百姓自己的藏品可以直接通过拍卖公司拍出高价,博物馆也只能通过竞拍购回,失去了优先购买的权利。他说,拍卖现场见不到博物馆露面的现状给人留下悬念:这些看似正规的交易形态是否掩盖了一些不正规拍卖公司的非法文物贩卖,成为文物倒卖、走私的另一个渠道? “市面上没有可观的交易额,却有那么多拍卖公司(甘肃目前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公司有35家)忙忙碌碌,这里面的文章值得琢磨。”有人对此心存疑虑。 规范难题 古玩、珠宝和文物之间往往千丝万缕,判断不清。业内人士认为,规范古玩、珠宝市场的运作,应该一方面加强监管,保护和鼓励合法交易;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科学的市场运行机制。而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珠宝古玩店安全防卫,消除经营风险,打击地下交易猖獗的势头。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次被抢的香港大福珠宝金行没有安装监控设备,未留下劫匪的任何影像资料。记者在城区的十余家珠宝首饰金店走访时发现,许多店内既无电子摄录系统,也无防盗抢的安全系统。文物保护单位在此方面的漏洞,也是不容忽视。万一发案,侦破工作将难度重重。2004年全国发生的36起文物被盗案破案率仅二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除此之外,业内人士更关注的是如何规范化经营,并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阻碍。 业内人士认为,从根本上讲是管理机制问题。据介绍,甘肃省收藏协会现有会员大约1000多人,这些人不同程度地拥有藏品,甚至是罕世精品,但这些人只是极少数,全省收藏队伍应该在几十万人以上。由于缺乏有序的疏导和培训,许多藏品的价值鲜为人知,成为地下收藏市场的卖家。另外,专家介绍,甘肃众多文物古迹留存至今,主要由于地处塞外,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尚未开发。但是文物保护方面明显滞后,有调查表明:我省馆藏文物中约有10%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失。 “宝物都生锈了,谈何保护?”一位业内人士戏谑说。 鲍建和认为,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要给民间组织下放权力。他说,民间组织最掌握藏品的具体情况,甘肃的藏品应该是其他地方的数倍,但是收藏文化比沿海相差至少10年。长期以来,由于甘肃省收藏协会得不到政府的授权,活动经费只能来自极其有限的会员费,对于宝物的鉴定、评选、以及收藏家的评审等工作都没法正常开展。甘肃的拍卖公司要组织拍卖,只能邀请外地的鉴定大师来“压阵”。而群众普遍认为,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将地下市场搬向地面,推行“阳光交易”。记者采访中得到一个喜讯,在张掖路兰州金城剧院对面,一个总面积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古玩城将在6月底开业,该古玩城负责人权经理介绍,这里采用了全国古玩行业最先进的设施,并汲取了最新的经营理念。兰州市商贸委负责人发表看法说,这个古玩城有可能重新启动兰州老商业中心——大众市场,从而推动兰州艺术品市场迈向规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温新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