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怀揣宝物 谁来为我们鉴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4:00 大众网-大众日报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准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文物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作为疏通文物收藏渠道的首要环节,“鉴定需求”也越来越旺。当收藏者怀揣“宝物”,期望自己一夜暴富时,他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是:今天,谁来为我们鉴宝?

  鉴定行业缺乏准入制度带着好奇和疑问,笔者走进了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鉴定站站长、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员夏志峰说,目前文物鉴定中存在着种种混乱,已严重扰乱了正在发育的文物市场。

  “最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缺乏准入制度”,夏志峰说,目前我国的文物鉴定没有什么标准可依,在行业资格的管理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开一家鉴定工作室和俱乐部从事文物鉴定,根本没有门槛,既不需要到文物部门申报,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到工商部门登记或在民政部门注册一个民间团体就可以了。

  据介绍,国家文物局每年举办一次文物鉴定资格考核,难度非常大,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有五六人能通过,最多的一年通过了14人,像河南这样一个文物大省,取得这种资格的目前仅7人,全国不足百人。

  文物鉴定人才奇缺,加上文物鉴定部门的编制短缺太多,文物系统内部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很少有时间为社会提供服务,更满足不了现在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所谓的收藏家协会、鉴赏家协会,甚至有个别人几乎什么都不懂,也能打起大招牌,自封为著名鉴定师、专家,在古玩城摆起了地摊为人鉴宝。许多所谓搞鉴定的人本身就是古玩交易的幕后操作人。有些人去鉴定时,他们就将收藏品“备案”,等到另外想收藏的人到他们那儿咨询,他们就充当中间客,两边通吃。

  古玩行当的奸诈由来已久把真的说成假的意在据为己有。他举例说,有人拿了一个乾隆时期的寿桃形瓷壶,鉴定者一眼就看上了这件文物,想把它搞到手,就故意说文物是假的,然后让另外一个人花很少的钱把这个东西买下。

  更多的情况是把假的说成是真的。记者在郑州古玩市场曾碰到一位退休干部张大爷,他看中了一个“明代”青花瓷瓶,怕自己眼力不行,就请专家鉴定,经鉴定是真的后,就倾其所有买了回来,谁知是一件赝品,张大爷气得病倒在床。“古玩市场道道太多了,不但文物假货多,鉴定也是假冒的多呀。”

  文物鉴定为何真假难辨投资文物的风险是买到假货,而让广大收藏爱好者最烦恼的也正是真假难辨。究其原因,也与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文物仿造有关。

  据专家介绍,中国曾出现过四次作伪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个高潮是清乾隆时期,主要是名人字画造伪、作假,当时好多的书画赝品上都有乾隆的题跋。第三个高潮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四个高潮是近20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各种仿古工艺厂多如牛毛,仿造的东西五花八门,作伪手段更为高超。

  尤其是化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作旧”,即用化学溶液对仿品进行浸泡,慢的3天,快的几分钟就能使器物变样。有人亲眼看见一件仿品,几分钟内,一下子老了800年,并且没有任何浸泡的痕迹。特别让人惊奇的是,有些化学溶液能使铜锈从仿品中自然长出来,抠都抠不掉,而在过去,假锈怕烫、怕高温,一碰就掉。

  夏志峰说,有的人见到东西就想买,而有的人张嘴就开出天价,期望值太高。从媒体中出现的文物估价看,比器物实际价值低估的现象很少,往往是不切实际的高估,来满足人们对金钱的渴求。宣传上的误导,让许多人把对金钱的梦想寄托在一件“宝物”上,幻想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这样,不仅扭曲了正确的收藏观,也使许多人上当受骗。

  (据新华社郑州4月19日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鉴宝新闻




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