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人才奇缺为赝品留空间 假文物远多过真古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13:41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记者:这两天,一个朋友哭诉说自己收藏的几十件藏品经过专家鉴定后,竟然没有一件是真的,由于其中的藏品不少是在地摊上淘来的,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该去找谁,真是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

  梁戊年:目前市场上收藏陶瓷、字画等藏品的人最多,花费都不少,我曾经和一些业内专家组织沙龙,义务帮助一些民间收藏者鉴别,结果发现几乎80%以上的藏品都是假的。很
多人收藏古董却并不懂古董,又没有经过任何的鉴定。鉴别人才的缺少和还不是很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剧了赝品的泛滥。

  曾波强: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次收藏热都伴随着仿制品热或是赝品热。现在造假技术高,市场上假文物藏品远远多过真的。

  藏品升值空间大

  梁戊年:盛世收藏,一方面人们手里有点闲钱,另外一方面从投资的角度看,玩古董即使不能增值,也能保值。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既炒股票,又玩古董,结果股票亏得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但是古董就没这个问题,起码有实物在。时间越久可能文物升值的空间就越大,只要懂行的话就不会亏。于是朋友感叹玩古董比玩股票好。

  曾波强:行内有句话说只有假的古董,没有贵的古董,古董没有绝对的价格,1997年一件雍正年间的青花大碗1.5万元没卖出去,但今年1月以近42万元的价格拍卖出去。藏品的升值空间大,也是赝品大量出现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文物藏品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平均价格升值了80~100倍左右,有的达到了1000倍甚至更多,造假者正是抓住了收藏者的投机心理。

  记者:收藏品一般主要通过古玩店、地摊、艺术博览会、拍卖会或私下进行交易,私下交易手续简便,不少都是通过这种形式买卖,没有鉴定。

  鉴定人才奇缺

  曾波强:没有鉴定也是因为鉴定人才尤其是断代人才太少了。

  梁戊年:即使是鉴定专家也只是一方面的专家,不可能全面了解,鉴别工作的困难和人才的缺失加剧了赝品的泛滥程度。

  记者:有人说,严格地讲国内收藏市场目前没有职业的鉴定专家。

  曾波强:现在的鉴定人群主要由三大类构成:文博部门的保管员,占比例最大;学者,具备丰富的文博知识;还有考古及文物修复人员。三大类中,人们往往喜欢找学者,但是学者往往实际经验不足,往往专家到处都有,但未必能鉴定准确。

  目前市场上一般文物鉴定费用比较低,也就是几十元或者几百元,本身也说明了鉴定工作还不被看重,其实文物鉴定应该作为一个行业来发展。

  记者:鉴定或许能避免买到赝品,但是一旦买到赝品究竟该怎么办呢,难道没有法规可以保护吗?

  国内缺乏专门的监管法规

  何雁飞:在国内目前在收藏市场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也没有明文规定限制生产和出售赝品。但是有一些法律还是相关的,要分几种情况处理,一种是买卖双方都不知道是赝品,而成交后一方发现是赝品的属于重大误解,一般买卖双方要互相返还钱物;第二种情况就是卖方知道是赝品,但仍然当作真品出售的属欺诈行为,要对买方的损失作出赔偿,支付一定的违约金。民间收藏行为往往因为其中没有经营者很难受到这方面的法律保护。

  记者:但是这种判断要看是主观错误还是客观错误,本身就有点说不清楚。

  曾波强:根据有关规定,也没有要求拍卖会一定能够保证拍卖品的真伪,很多人都是吃了哑巴亏,收藏者要有个起码的判断。

  何雁飞:也不要那么绝对,举几个例子看看,一个是买者通过直接交易购买了一批国画赝品,最后判决双方互相返还钱物。还有个案例是买者在商场里购买了所谓的兵马俑,法院认为就常识来说真品的兵马俑不能出售,双方都有过失,互相返还钱物。第三个案例是收藏者在拍卖会上购买了所谓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家具,结果发现是赝品,由于拍卖行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判决拍卖行作出赔偿。法律基本上还是保护收藏者的。不过还要继续完善立法,有些国家就有仿造艺术品罪。以后应该有一部专门法,如何鉴定,有什么鉴定证明,在哪些场所交易,以及估价标准和责任等问题都应规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鉴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