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艺术品市场 > 正文
 

苏州古宅遭遇市场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09:25 解放日报

  一座约200年的苏州古宅在上海拍卖,参考价5600万元,号称“苏州古宅上市第一拍”。

  然而,在原定于昨天下午2点举行的拍卖会上,有关方面却临时表示,出于“综合原因”,拍卖委托方苏州新沧浪房产公司暂缓这座“葑湄草堂”的拍卖。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拍卖“搁浅”,但苏州古建筑保护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介入保护能走多远,苏州古建筑是否迎来了“上市潮”等等问题,已成为更引人关注的焦点。

  “葑湄草堂”春秋

  苏州城东盛家带小巷,“葑湄草堂”临河而筑。门楣上一块“控制保护建筑”的蓝色标牌,揭示了房子的身份和历史。苏州园林典型的建筑元素,都浓缩在这两层楼、十多间房的庭院里———朱红大门,亭台水榭,梅兰竹菊,斗拱花窗……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座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宅子里,还住着30多户人家。“就像上海的‘七十二家房客’一样”,新沧浪房产公司董事长史建华说,“当时,这座宅子可以说是奄奄一息,房梁柱子、墙上窗户、地上方砖,坏的坏、烂的烂,唯一亮点是它的基本结构还在。”考虑再三,公司于2000年斥巨资买下这个“破房子”,决定把它整修一新,再转手卖出。

  时隔两年,2002年10月,苏州公布《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条例中明确“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者租用古建筑”。就在《条例》通过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可转让抵押和买卖”。争议顿现:苏州认为,“控制保护建筑”有文物价值但不具备文物资格,可以买卖;一些专家认为,“控制保护建筑”也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不能买卖。

  在这场争议中,一度传出《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搁浅的消息,而当时刚刚获得“苏宅”产权并正对其进行前期装修的新沧浪公司,也一时不知所措,“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

  不过,苏州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不愿看着一座座老宅子因年久失修而倒掉。2003年12月和2004年10月,苏州市政府先后下发了《苏州市古建筑抢修保护实施细则》和《苏州市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意见》。前后三个文件,终于确定了苏州古建筑保护的操作理念和具体路径: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实行古建筑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工作社会化、运作市场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葑湄草堂”的修复工作在去年底顺利完成。上市拍卖,也水到渠成。

  保护和利用两难

  3月29日下午,记者在“葑湄草堂”门口,遇见两位上海来看房子的客人。“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这么大的房子有什么用呢?”他们提出的问题,正好触及古宅开发利用的一个关键。

  根据《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的规定,古宅卖出后,使用单位或个人就成为其保护管理责任人,“不得破坏古建筑的环境风貌,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不得改变原有布局……”但是,买家对古宅的保护是建立在利用之上的,如果哪间房子不合心意,主人想进行局部改造或装修,怎么办?

  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嵘说:“买家拿下房子后,可以做局部调整,但必须经过文物部门的批准,我们每年也会组织专家对这些建筑进行回访。”在新沧浪公司整修这个宅子过程中,文物保护部门组织了前期考察、中期稽查、后期审核,期间关于如何修复有过争论,最后施工方都按文物专家的意见做了修改。正因如此,“葑湄草堂”的定位不是住房,而是“高级会所”,“而且在使用上,我们也做了两套方案供买主参考”,公司销售总监田峥如是说。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古建筑保护,难就难在看问题角度不同———文物部门要保护,强调建筑的历史文化功能;开发商谈利用,说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强调建筑的使用价值;政府则侧重保证建筑内居民的顺利搬迁,但动迁费上去了,开发商又不愿意;买家买下古建筑就像认个“养子”,有可能一家过得很好,也可能出现矛盾。他说:“总而言之,房子没有市场参考价,不能随意改造,使用功能单一,都是古建筑上市的直接困难。”

  这一点,从此次拍卖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中得到印证。在昨天的拍卖现场,拍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咨询的人很多,国内外都有,但直到昨天下午两点,参加拍卖的最后时刻,也没人掏出300万元的拍卖保证金

  “上市潮”难涌

  古建筑上市,并非没有先例。前几年,苏绣创始人沈寿的故居“绣园”、唐寅的故居“桃坞别院”等控保建筑,都在整修后高价出售或出租。这些古宅都有着共同之处:或积淀深厚,或名声在外,或位置较好,或保护完好。

  但在苏州200多座控保建筑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濒临破败。苏州市房管局办公室主任倪峻说,每年政府拨的经费,只能保持这些房子“不危不塌,防风防漏”,根本不能有大动作,譬如去年政府1000万元左右拨款,如果分摊到150多处国有产权的古宅上,什么事儿都做不了,最后只能有选择地修了其中20多处。

  社会资本的介入,其作为也十分有限。史建华坦言,作为房产公司老板,他必须考虑买下房子修好,要能卖个好价钱。苏州市内的古宅大都分布在小巷深弄,有的连基本生活设施都没有,有的产权属于多个单位个人,“光完成一个动迁就要脱层皮了。所以,像‘葑湄草堂’这样能够成功上市的只能是个案。”对苏州古建筑即将迎来“上市潮”的说法,他表示“可能性不大”。

  有关专家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苏州大量古建筑的有效保护必须“三管齐下”:一是政府整修后租给企业、个人使用,如卫道观前的潘宅,政府投入六七百万元,修复了其中的2000平方米,然后以每年50万元左右的价格租给一家公司办公用;二是海内外人士买下古建筑用作公益或慈善事业,例如闾邱坊的詹宅,詹家后人回国买下祖屋后捐给了苏州市福利院;三是“葑湄草堂”模式,将古建筑产权置换给开发公司,进行彻底的市场化运作。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古宅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